新华网广州8月16日电(记者叶前、王攀)1938年,生于越南防城的孙传禄只有19岁,但在一本《大众哲学》的影响下,他毅然只身前往延安,投身革命的滚滚大潮。
“当时周恩来同志见我年纪小,就安排我去学外语,没想到,这就让我与新中国的海关、外贸等涉外事务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传禄回忆说。
孙传禄,曾在解放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重要历史“节点”先后担任广州海关关长、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主任,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退休,一直奋斗在中国的海关和外贸战线上。
海关,常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国门”。这位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海关事业的“老海关”说,新中国的建立让中国人民把这把“金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改革开放让中国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了通往世界市场的发展之门。
新中国成立让祖国大门的“金钥匙”回到了人民手里 1949年10月14日,羊城广州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解放。15日清晨,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粤海关上迎风飘扬。次年1月31日,粤海关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从那时起,中国南大门的这把“金钥匙”第一次放进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口袋里。
也就是那个时候,孙传禄从东北南下,进入广州海关工作,他的人生里程也就此与广东海关和新中国的对外交往事业永远“绑”在了一起。
他说:“那时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海关改造成独立自主的人民海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