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应对巨灾的综合能力 2009年5月12日,民政部在总结2008年防灾减灾工作时,强调从11个方面推进减灾工作:包括救灾的应急体系法规建设,完善灾害管理体制,大幅度提高救灾标准,修编国家及地方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储备,完善灾情信息上报系统,尽快部署并实施全国灾害的风险隐患调查及减灾能力调查,继续推进社区减灾工作的力度,全社会动员机制的建立,规范志愿者行为,加强减灾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减灾和救灾方面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等。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发表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它与20年前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一样是国家层面的减灾战略。如何形成防灾减灾的综合联动机制,是“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关键问题。
需要加大应对巨灾的综合能力建设。
汶川大地震已过周年,各项灾后重建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尽管在重建策略及技术细节上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更多的共识是,如果只考虑以建筑物为主的灾后重建,那仅仅是在重走过去的路,真正面对巨灾的能力建设必须包括灾害管理体系的建设。从综合减灾上讲,这种能力的框架指:重视风险意识能力的建设,重视风险理解能力的建设,重视灾害风险防御能力的建设,重视风险状态下的应急能力的建设。须注意的是,现代巨灾距中国城乡,包括大城市并不遥远,虽国际上迄今未给出严格定义,但其特点有如下表现:较为罕见;持续时间长;事发突然,演化快;覆盖地域广,受灾人口多;直接损失巨大;多种因素呈灾变链式反应;关键基础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时间压力大,抢险救灾很快进入极限期;防灾减灾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特征;地方或部门应对能力有限,只有中央政府投入才可扭转灾情等。
需要开展跨部门的综合减灾实践。
近年来有的省(市)环保部门与消防部门系统开展了跨域的研究与减灾行政管理,这应在全国逐步推广。2008年初由18个部委共同制定的《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正式启动,以综合减灾的系统观全面看待并分析环境灾变。2008年11月山西省朔州市环保局与朔州市消防支队联合成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确保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及损失,发生火灾时,防止灭火措施造成环境污染。朔州是山西通往全国的交通要道,每天都有大量运输车辆通过,其中有大量装载危化品的车辆,运输中稍有不慎即会引发泄漏等环境突发事件。朔州市环保局经过反复对比研究认为,有害物质泄漏污染一般包括大气和水污染、固体废物及放射性污染,极易现场起火或爆炸,要求施救队伍必须迅速抵达现场,控制灾害事态发展。此种观念,成为朔州市组建应急救援综合型“联队”的认识基础。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