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提高水价来节水还有多大空间?
尽管洛阳的水价还没有上调,但从企业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经都在精打细算省着用水,这也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什么1995年洛阳人每天要用50万吨自来水,而现在城市扩大了,经济发展了,每天用水量却反而下降到30多万吨。
记者:“我现在是在洛阳市的洛河公园,这里是洛阳人休闲娱乐的地方,叫做公园,实际上是沿着洛河长达十几公里的一条生态景观带,从这里可以看到,洛河非常宽,有5、600米的宽度,守着这样的一条河,还有必要以节水的名义来涨价吗?这也成为这次水价上涨过程中大家争论最多的问题。”
洛阳市民:“洛阳市到底缺水不缺水应该由水利局拿出相关依据,洛阳市因为小浪底工程和洛浦公园工程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城市,我们不能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说洛阳市是富水城市,在调价的时候又说洛阳市是缺水城市。”
在这次洛阳水价上涨的文件中,有一组数字很触目惊心:洛阳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的1/20,属于极度贫水区。而记者同时也看到了在招商引资的网站上,的确把洛阳描述成一个富水的地方。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记者来到了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探局。
河南省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探局局长朱富军:“小浪底水库,故县水库,它所蓄的水,基本上不算洛阳市的水权,它是属于过境水的,是上游的水资源。”
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探局局长朱富军告诉记者,不仅小浪底等水库的水不属于洛阳,即使是流经洛阳的几条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
朱富军:“大家可以看到洛河的水面比较宽,实际上只因为橡塑坝把水蓄起来了,那么真正来水,大家可以看看,就是坝体上面流那一点点水,那才是真正的来水。”
跟随朱富军,记者来到距离洛阳市区仅30公里,位于宜阳县境内的洛河上游。
朱富军:“现在人们看到这是洛河的上游,你看现在是汛期,水量最大的时候,那么现在这河面宽也就是不到30米。”
记者:“实际上我们看到600、700米的水面只是这20、30米的水流下去的?”
朱富军:“对,这些水把它汇集起来的,实际上水量就是这么小。”
朱富军研究水文将近30年,亲眼目睹了洛河水量变得越来越少,根据洛阳市水利局的统计,洛阳水资源最近连续3年都在减少,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1.9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21.86%;2007年水资源总量为20.1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28.3%,而根据最新的2008年的统计,洛阳水资源总量仅为15.46亿立方米,比上年再降23.3%,比多年平均值相比少了45.9%。
朱富军:“在非汛期最小的时候,伊河和洛河两河汇在一起只有2.9个流量。”
记者:“这是什么概念?”
朱富军:“这个概念就是说,洛阳市的用水量,日用水量是40万吨,那么就是4个多流量,那么伊洛河的来水量总共只有2.9个流量,也就说两河的来水还不够洛阳市人们吃。”
守着洛河、黄河,洛阳的水资源仍然十分紧张。可尽管这样,很多市民对上调水价仍然疑惑重重。这也让洛阳的这次水价上调充满了波折,先是价格听证会,后是网民代表座谈会。可即使这样,关于“水价为什么而涨”的争论,还是没有停止。再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周大地:“我认为是必要和紧迫的,因为中国的资源性价格长期以来是普通偏低,另一方面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工业密度更大,现在水污染也比过去严重得多,所以这个水的成本上升是很明显的,所以如果不给一个正确的市场信号的话,不但水务部门不好经营下去,同时对我们引导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这方面也是不利的。”
记者:“我们在采访当中发现,其实有些居民很节约,尤其是一些低收入的居民,好像感觉这个节水的空间并不是很大,那么有没有比这种水价全面上涨的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居民节水?”
周大地:“我想你说的很对,就低收入人群,一般的情况下来讲,他可能用水就是少的,但这种人群如果对于水价还是有反应的话,应该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或者进入低保的部分,由他提高低保的这个水平,因为这是他的基本成本,这一方面来解决问题。”
记者:“水价上涨虽然幅度很大,但实际上它占比例不是很大,所以对于居民和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人们担心的是,会不会随着电价、气价也会上涨,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这种全面的物价上涨?”
周大地:“中国资源性价格不断的这种,或者是持续的有所上升有可能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的一个普通现象,这个,刚才说的我们现在这种增长方式对资源的依靠程度还是过大,举一个简单例子,咱们看看这个铁矿石价格这几年上升的程度多少,尽管今年世界经济困难,全世界的钢铁产量下降,但是在铁矿石价格上谈判还是很艰苦的,这也是另外一个反应,就是说中国如果再走高消耗资源型发展道路,你面临的就是越来越多的资源型产品的这种不断的上升,就像我们现在连土地,最近房地产的地王,那不是一个价格的重大上升吗?所以这个发展方式,发展道路的问题,现在是我觉得是大家应该更加的关注,这样才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抑制我们这种资源型产品,由于稀缺,越来越难得到,由于供需的矛盾不断的加剧而引起它的价格不断的上升。”
半小时观察:水的明白账
围绕水价上涨引发的这轮争论,实际上折射出资源性产品的尴尬,一方面水资源紧缺是大多数城市面临的难题,供水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产品,它的价格又要考虑城市居民和经济整体的承受力,如果太高了,不仅会影响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价格波动。有专家说,小小的水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为复杂的价格,一个合理的水价并非简单地由供需关系来决定,而是多种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水价如何确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透明的机制,为什么调?调多少?如何避免负面影响?要拿出令人心服口服的依据,比如水量平衡数据、供水系统运行参数、当地水质状况、基础设施超前建设产生的成本等等,而不是仅仅以笼统的亏损、节水作为理由。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保证企业与公众的利益平衡,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改善水质环境,缓解供水行业的运营压力,通过适当补助中低收入者,让所有人都能公平享受同样质量的服务。
水价牵一发而动全身,水价调整有没有公信力,不是看谁的声音大小,而是来自于数字的清白。明明白白的依据是消除公众疑虑最好的解药,也是确保价格合理公平最好的途径。
从绝对数字上说,水价在老百姓的消费中并没占多大比重。和水价具体涨多少比起来,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有权力要求看到一本明白账。
[上一页] [1] [2] [3]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