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还可人工增雨
■我省旱情严峻,8.19万人口、6.4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42座中小型水库干涸
■8月16日至17日,我省在长春、四平、松原、白城、辽源地区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
本报讯(记者 邢程 实习记者 田玲玲 通讯员 李万金) 终于见雨,8月16日至17日,我省在长春、四平、松原、白城、辽源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旱情严峻 终于见雨
据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昨日10时,我省当前受旱面积4267万亩,其中重旱1972万亩,干枯251万亩。农村有8.19万人口、6.4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42座中小型水库干涸。
导致严峻旱情的天气因素是,全省连续28天无有效降雨,比常年同期少76%,居历史同期少雨第一位;8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23.8摄氏度,比常年同期高1.5摄氏度,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6位;其中中西部地区比常年同期高2.2摄氏度,均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4位。
在这样的旱情下,任何一场雨都显得弥足珍贵。
8月16日至17日,我省出现一次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省人影部门联合内蒙古1架飞机在长春、四平、松原、白城、辽源地区开展了跨区域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各地区进行地面火箭、高炮增雨作业。
截至昨日14时,作业影响区7.5万平方公里,平均雨量5.5毫米,最大雨量48.2毫米,增加降水7600万立方米。
长春市的人工增雨作业从昨日12时30分开始,长春市气象局组织发射增雨火箭弹37枚,炮弹88发,受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共同影响,作业影响区域出现了小到中雨,其中24个乡镇降水量超过10毫米,九台的高家窝棚,榆树的土桥镇、黑林镇,双阳的奢岭出现大雨。此次增雨,双阳区、九台市中东部、榆树市东南部乡镇旱情得到有效遏制。截至发稿时,人工增雨仍在继续。
“这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旱情起到作用。”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省飞机、地面作业人员及预报指挥人员还在继续等待时机,开展增雨作业,预计8月19日我省还将有适合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出现,届时全省人影部门将适时人工增雨。
干旱III级响应升为Ⅱ级
为有效地开展抗旱工作,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昨日9时起,农业干旱III级响应升级为Ⅱ级响应。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Ⅱ级响应后,受灾地区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派遣工作组到旱区指导抗旱,动用年度预留抗旱经费,采取节水、调水等措施,根据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III级响应升级为Ⅱ级响应,最突出的就是驻军和武警部队将适时参与到抗旱救灾工作。”该负责人说,目前,我省旱地面积占整个耕地面积48%。如果超过50%,根据实际旱情,还将适时启动I级响应,届时国务院、水利部将会直接介入抗旱工作。
截至8月17日,全省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46亿元。8月15日,省政府紧急下拨抗旱保收补助资金3000万元。这些钱用于何处?据了解,这些钱专项用于补助旱情严重的市、县农民购买柴油和浇地管等抗旱设备。省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3000万元将根据各灾区实际受灾情况,分配给灾区农民。”
■延伸
140米,为啥打不出来水?
8月17日,本报报道了乾安县大布苏镇兰字村村民李成江,7年前,在自家耕地上打了一眼140米深的机井,可如今却抽不出一滴水。这是为啥?
昨日,省水利厅一位人士透露,造成这种现象,其实是一个水资源的预警信号。越干旱、越打井,越打越深,在这种循环的背后,意味着个别地区有些含水层或已干涸。
近两年,为抗旱,我省开采地下水灌溉的机井遍布各地,超采严重。个别村屯连年无雨,只能靠机井灌溉耕地,造成地下水越藏越深。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抗旱、打井,解决只是眼前问题。但要适度开采,绝不能喝了‘子孙水’。”该人士表示,要想根本上解决耕地旱情,加快完善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调水治地才是良策。
北方干旱因空气污染加剧
日前,有媒体称:美国一科研机构发表研究报告,认为是空气污染加剧了我国北方干旱。称中国东部工业区的空气污染在过去50年大幅减少了小雨天气数量。
对此,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种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近年来,气候逐渐变暖,空气污染就是原因之一。包括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对空中形云降雨有一定影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