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报道:目前,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正在起草中,而之所以要起草该文件,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称“源于钢铁产能过剩最明显”。工信部称,未来三年将不再新批钢铁项目。
世界钢铁企业经历了四次行业并购浪潮,吸取前者的经验,有效的并购重组是我国钢铁行业做大做强、培养世界竞争力企业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趋势下,山东钢铁重组步伐也在加快。
“省里非常重视山东钢铁重组,早已经成立了重组小组。”昨日,山东省国资委领导向《证券日报》表示。
同日下午,邯郸钢铁的董秘陈占军在评论钢铁企业重组时对本报记者表示:“钢铁业重组是要形成规模效应并形成有比较大的话语权的企业,整合以后,对资源的掌控、话语权、内部规划、资金应用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2008年3月,济钢集团、莱钢集团以及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国有产权划转合并而成的山东钢铁集团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这家国有独资公司,是省属规模最大企业。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认为,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望进入全国钢铁企业前5位。
但是山钢集团成立一年多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集团化运作进展缓慢,资源与业务整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今年上半年钢铁主业的多项指标落后于全国。
直至今年7月22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山钢集团领导干部会议,旨在理顺山钢集团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关系,促进山钢集团实质性重组。会议明确了济钢集团、莱钢集团现领导班子及成员将由山钢集团党委管理。会议确定,莱钢集团董事长宋兰祥、济钢集团董事长王军兼任山钢集团副董事长,济南钢铁董事长陈启祥、莱钢股份董事长陈向阳兼任山钢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职务。
山钢集团现任董事长邹仲琛、党委书记谭庆华、总经理任浩等人职务保持不变。至此,山钢集团旗下核心企业的负责人已全部进入公司决策层。
发挥协同效益是方向 根据2009年3月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将推进鞍本集团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等跨地区的重组;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
山东钢铁集团总资产850亿元,产能超过了3000万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认为:“现在山东钢铁集团的产能是3000多万吨,日照的近1000万吨,加上山东钢铁在建的日照精钢生产基地的1000万吨,加在一起正好达到了5000万吨,可以与宝钢、鞍本集团等抗衡,也能从中央拿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
据山钢集团董事长邹仲深透露,山东钢铁在去年整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有限公司之后,今年上半年,山东钢铁共亏损12.85亿元。邹仲琛认为,如果山钢集团一体化运作能够实现,每年仅协同效益就将达到10亿元左右。
所以业内人士预计,山钢集团未来进行集团化运作、发挥协同效益是未来集团发展将要推进的内容。
重组日照钢铁引争议 早在2008年11月,在山东省政府的授意下,山东钢铁就准备对日照钢铁进行重组,为此双方还签订了重组意向书。然而意向书签订以后,山钢集团对日照钢铁的重组却进行的相当缓慢。
“阻力主要来自于日照钢铁,”一位熟悉此一进程的钢铁业人士表示。虽然如此,山钢集团也已做好了“接管”日照钢铁的准备。
按照去年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而国家相关部门在短期内,不可能批准山东新增年产2000万吨钢的计划,重组日照钢铁是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
日照钢铁是一家民营企业,其实际控制人是杜双华。今年上半年,日照钢铁铁产量同比增长10.86%,生铁、粗钢、轧材产量均位列全国同行业第9名,进入全国前十大钢铁公司之列。
2009年上半年,在全国钢铁企业仍然一片亏损之时,日照钢铁一季度就已经实现利润6亿元,而2009年上半年,实现利润达到了在20到30亿元。比起同期亏损12.85亿元的山东钢铁集团,日照钢铁上半年可谓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此,市场人士发出质疑,一个亏损企业收购一个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是否违背了市场化的规律。
不以盈亏简单评判 8月17日,邯郸钢铁董秘陈占军向本报表示,不可简单的以盈利或亏损来评判重组。“在市场主导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有亏损的可能性,生意都是有市场风险的,短期的亏损不能说明问题,这一周期过去,很多亏损的企业也会恢复的很快,国内的鞍钢等企业是非常好的企业,但是它上半年也是亏损的。”
莱钢一位高层表示:“去年10月份,日照钢铁一下子亏了8个亿,当大多数企业选择限产停产时,日钢董事长杜双华却命令日钢在最短时间内消化高价矿,明知亏损也在所不惜。”这也成为日照钢铁能够在短时间内走出亏损的原因。
上海鑫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星宇认为:尽管一些公有经济的经营效益并不好,甚至亏损,但是由于其流动性是源源不断的,所以就有发言权,而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才是某个行业的刚刚开始,未来将会在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企业中进行,当然一定是公有经济并购非公经济。(张晓琳)(来源:新华网综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