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年年办、年年乱”。8月13日开幕的上海书展,在上周六迎来了入场高峰,据报道当天有超过4.52万人次进入展场,创下了历年书展单日进场人次之最。在浏览了诸多关于上海书展的媒体信息之后,我忽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惑:究竟有多少读书人愿意去书展?
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
书展每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签售嘉宾,数万人的入场人数,数百万元的销售码洋,不都表明书展的盛况空前吗?但实际上,书展并不像很多书展组织者所说的那样,是“读书人的乐园”、“一场精神的盛宴”。
在今年上海书展的曹可凡新书《可凡倾听心灵攻略》签售会上,香港明星刘嘉玲作为嘉宾出现,引起读者骚动。一名身患残疾的粉丝往台上冲,被保安拖至后台。其他读者为了近距离地拍到刘嘉玲,一个劲往前挤,忙坏了保安。在互相拥抱、祝福并聊了关于梁朝伟拍戏手骨折的话题后,刘嘉玲匆匆离去,整个过程不足5分钟。这样的嘉宾助阵,想不出有什么意义——新书签售,关明星何事?
“追星文化”渗透书展令书展变味。在上个月举行的香港书展上,有13%的受访青年进入书展为的是购买明星书籍及写真,再加上纯粹为了找明星签名、凑热闹和陪亲友而来的人,真分不清哪些是“读者”哪些是“观众”。据称上海书展为了突出文化氛围,还特意限制了明星数量,但依然有秦怡、周小燕、王汝刚、赵志刚、周立波、尤勇、张杰、BOBO组合、尚雯婕等,组成了庞大的明星阵容。明星如果有书要宣传出现在书展倒也罢了,纯粹为了捧场或者表演,那不是添热闹,那是添乱。
“盲目追星”已成书展一害。书展的另外一害是“高声喧闹”,因为嘉宾被人群冲散,陈丹燕和梅子涵原定的讲座迟迟未能开始。《货币战争2》作者宋鸿兵的读者见面会,因为现场众声喧哗,以致嘉宾讲话演变成了嘉宾喊话。门口黄牛党四处流窜,食品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如此菜市场一样的书展,对于那些想徜徉书海、获得一份心灵宁静的读书人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
真正的读书人很少去书展,去书展的很少是真正的读书人。这些年来,很多展览展示活动的核心内容变成了打折促销、限时抢购的大卖场,书展未能免俗地加入这一行列让人难以接受。书展书展,顾名思义还是要以展览为主,综观包括法兰克福书展在内的世界四大书展,他们对于书展的定义除了展示图书外,还有洽谈版权交易、合作出版、交流最新印刷技术和营销方法等内容,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书展,不单单是为了向读者卖书而设立的,它更大程度上是一次业内的聚会。一位读书节目主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氛围就没有读书。书展不是不可以销售,但起码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