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洲)昨天,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计划于9月底左右公布,“不迟于12月份,各省区市将在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他指出,国家定的零售指导价是上限,各地招标采购的药品零售价不应高于指导价。
郑宏还首次正面回应“基本药物目录只选廉价药”一说,称这是误解,入选目录的药品也包括一些价高质优的药品。
发布
廉价不是入选唯一标准
郑宏表示,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并非都是廉价药,有些质优价高的药品也入选。廉价并不是入选的唯一标准,专家在遴选药物时遵循了多条原则,包括“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剂型)和数量”。
抗肿瘤药将入其他版目录
基本药物目录分为已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和即将公布的其他版。郑宏说,其他版是基层版的扩展。
郑宏说,因为受到使用医生年资、药物监控方面的影响,一些目前不适合在基层使用的药物,如普通型儿童白血病药物、主要的抗肿瘤药、胰岛素等将会纳入其他版基本药物目录,在二、三级大型医院使用。
推迟公布目录缘于慎重决定
基本药物目录原本4月就要公布,但推迟了几个月。郑宏表示,推迟公布是在审视以往的教训后作出的慎重决定,是为了等待相应配套政策。
他说,以前我国也颁布过几部基本药物目录,但是在实际效果并不好,一直没有真正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只有目录没制度。这次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基本药物要想把它真正作为一项制度来推广,需要有相应配套政策保证,包括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生产供应、配备使用、定价报销等。
各地可增加非目录药品
针对基层医院是否可使用非目录药品(基层版)的疑问,郑宏表示,允许省级政府经过卫生行政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按规定和程序增加非目录药品,确保制度不走样。
他说,这个目录是政府主导,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现在拿出的307种药物,就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可能不够用,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有些地方觉得还可以,所以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思路也在不断调整。因此,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初期,要使目录既适合于基层的需求,同时也让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要按照一定程序实施。
可能引发企业兼并重组
郑宏表示,目前药品的生产经营总体上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因此,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在保证生产供应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企业的兼并重组现象。
零售指导价拟9月发布
郑宏透露,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计划于9月底左右公布。他说,卫生部计划在12月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因此,这些工作要提前做好,包括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要调整完毕等等,否则将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产生影响。
其实,此次基本药物药品的产生,主要是从医保目录当中选的,这些医保目录里的药品绝大部分都是国家制定价格。所以,到目前为止,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价格。
揭秘
多方专家合力遴选基本药物
目录307种药物是如何选出来的?据介绍,卫生部为此组织建立了专家库,包括医学、药学、药物经济学、医疗保险管理、卫生管理和价格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专家。
制定目录的程序大致为: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成立目录咨询专家组和目录评审专家组;咨询专家组对纳入遴选范围的药品进行技术评价,提出遴选意见,形成备选目录;评审专家组对备选目录进行审核投票,形成目录初稿;目录初稿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送审稿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后,授权卫生部发布。
曾参与遴选工作的北大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崔一民介绍,当专家们出现意见分歧时,会以医学专家的意见为主,因为他们来自临床一线,经验更丰富。
目录出台后还要解决4问题
据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李玲表示,由于药品的链条太长,还牵涉到医院、政府、企业、患者等多个方面,目录出台后还要注意和解决4个问题。一是如何改变医院的补偿机制,鼓励医生使用基本药物,防止医生以不良反应、药物禁忌等为借口,不给患者使用基本药物。二是如何将基本药物和保险制度进行衔接。三是如何树立老百姓使用基本药物的信心。四是如何解决滥用药物的遗留问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