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四川视窗8月22日讯(赵彬丰)今日上午,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办、福特基金会及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中国生态智慧与低碳乡村建设媒体论坛——暨生态乡村展”在四川成都召开。与会专家与媒体就低碳生态乡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危机”。今天,来自云南玉湖村、雨崩村、玉狮场、芒景村,内蒙古阿拉善盟,贵州猫猫河等中国生态智慧样板地区的代表,以及4个城市社区代表,在论坛上介绍了运用中国智慧和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智慧、乡土文脉以及自然养生等经验。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博士在会上指出,世界的碳足迹,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全世界要消耗6-7个地球,按照欧洲生活方式要消耗3-4个地球,按照中国目前的生活方式只要消耗一个地球,但是中国要消耗两个中国的资源量。他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低碳发展是中国的契机,这个契机首先表现在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促进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的内部变革,变成更高效的、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环保经验,西方在环保执法和公民参与上有很多可借鉴的东西,但是污染转移的环保方式绝不可在中国复制,中国必须动员自己的文化力量、社会资源来积极参与,而乡村和社区是最好的载体。
近年来,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为目标的乡村发展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主办方介绍,北京地球村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在四川彭州大坪村建设的“乐和家园”项目,就是借鉴生态乡村的传统智慧,初步摸索的一个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乡村模式。
本次论坛还同时举办了图片展、文献书籍展、民俗展和土生产品展示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