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北京8月26日消息(记者刘媛)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时16分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郑渝铁路的选线问题牵动了地方竞争。据了解,这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连接西南和中原、华北地区的交通大通道,重庆到北京的行程,有望从现在的20多小时缩短至10小时。
现在,郑渝铁路可能途经的十余城市,都期待铁路改变城市的“交通命运”。
铁路建设对地方的拉动效益显著,如铁路建设会使用大量低收入的工人和农村劳动力,可以提高中低收入者和部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这对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增长等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未来来看,从2010年到2012年,铁路平均每年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会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铁路建设大军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也就获得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同时,铁路建设可以增加对钢材、水泥以及其他建材的需求,从而拉动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郑渝铁路的选线之争恰好说明地方政府日益认识到高速铁路带来的巨大价值。按照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有1.3万公里的客运专线以及郑渝铁路投入运营,会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到时会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1至8小时的交通圈。其中,2小时经济圈涵盖了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5小时交通圈涵盖了南昌、长沙、重庆、成都、兰州、宁波等城市。即北京到郑州只需要两个小时,而北京到重庆只需5个小时左右。
今年全国铁路计划完成600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需要用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未来铁路开行动车组等高等级的列车数量不断增多。一辆高速动车组有4万多个零部件,85%是在国内制造,将有近600家企业参与生产,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对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作用十分明显。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一年,运送旅客1870万人次,京津间总体的客流比开通前增长了86%。京津城际铁路拉动了两大直辖市的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活跃了两地的房地产,促进了两地的同城效应。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