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新疆老伯:看到天安门广场 就像见到了亲人

  编者按:今年是国庆60周年。8月的天安门广场,阳光明媚,人流熙攘。修葺一新的长安街首次实现了双向十车道的规划设计。粉刷一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金字更闪、碑体更亮”。在这里工作或者游览的中国人,又有着怎样的国庆60年感言?

  环卫工人:

  我为在天安门做环卫而骄傲


  英师傅,今年28岁,穿上环卫工作服,比其他80后多了一分成熟。他已经有10年的环卫工作经历了。3年前,他被分配到了天安门作业片。按照他的想法,“这是一种荣誉”。

  每天清早,英师傅就和同事一起开着清扫车,到天安门一带打扫、收垃圾。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也需要倾注很多心思,用英师傅的话说,“要有天安门意识”。“比如我们开清扫车,要特别注意安全驾驶,因为天安门这一带游客特别多,在确保完成环卫工作的同时,还要确保游客行人的安全,不能跟行人发生冲突。”

  “此外,作为一名天安门的环卫工人,我们要时刻保持礼貌和热情,给国内外游客留下好印象。”英师傅话音未落,就有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姑娘走上前来:“我想去天安门城楼那边,是继续往前走吗?英师傅脸上很自然地舒展开笑容:“对,您一直往前走,马上就到了。”

  提起新中国60周年,英师傅说:“我就是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为国庆60周年出一份力。”

  天安门急救站医师:

  25年前我步行来天安门 如今长安街已经是双向10车道

  天安门的西侧,有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先生,坐在树荫下的小板凳上,身边停着一辆救护车。

  这个木头小板凳已经陪伴了他3年。

  他就是王东峰,63年生人,北京市急救中心医师,2007年9月底被调到天安门急救站工作。

  没有办公室,也没有遮阳伞,冬雪下雨,王东峰和同事们都是在救护车上度过。天气好了,就拿着小板凳在外面坐着。

  王东峰是地道的北京人,家住和平里。在他的脑海里,有太多关于天安门的记忆。“上小学的时候,也是国庆节前后,学校组织我们到天安门参加庆祝活动,那时候我们都是步行,从和平里到天安门,需要两三个小时。那时候对国庆和爱国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就是觉得高兴,就像过年一样。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很高兴,走上几个小时的路,不仅没有无精打采的,相反还兴奋得很。”

  “20多年了,长安街的变化太大了,路灯亮了,路面平了宽了,最近这一次大修之后,实现了双向10车道。”王东峰感慨的说:“尤其是奥运会之后,天安门的游客多了,外国友人的面孔多了。”

  上学的时候,王东峰颇为作为生在北京而骄傲,“这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首都啊”。现如今,他为能够在天安门急救站工作而骄傲。“我们救治过不少外国游客,他们会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夸咱们中国的急救水平很高,应急反应能力快。”

  为了能在天安门服好务,急救站的医生护士们还特地学了英语,以便能和需要救助外国游客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病情。平日里,急救站的医生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每逢“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他们就要早上6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尽管如此,王东峰还是很期待60年国庆的到来。“我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祝愿祖国更加强大。”

  80岁的新疆老伯:

  20年后再见天安门感觉格外亲

  8月26日下午3点钟,天安门广场北,一位头戴红色鸭舌帽的老伯让记者帮他以天安门城楼为背景拍张照片。

  如果不是亲耳听见,真不敢相信这位腿脚灵便、耳聪目明的老伯已经80岁了,比新中国还长了20岁。

  老伯姓吴,祖籍河南,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去了新疆,曾经是一名语文教师。现在已经退休了,这次来北京参加一个文学方面的活动。

  “临行前我们没有买到卧铺票,我是坐硬座来的,就是想在60年大庆前再来天安门看看。上次我来天安门已经是20年前了。”吴老伯把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好好打量了一番,就像打量阔别已久的亲人,“长安街的街面宽了,还多了地下通道,纪念碑也更加亮眼了。”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60年,国家富了,人民生活好了,得感谢党,感谢国家。”吴老伯讲起自己小时候,经常缺吃少穿的,挨过饿,吃过不少苦。改革开放前,虽然拿了工资,可是在那个物资缺乏、买粮买布都得凭票的年代,常常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现如今,“是想吃啥就买啥,啥时候买啥时候有”。

  “我明天就回新疆了,等十一的时候一定看阅兵式。让全世界人都看看咱中国的力量、咱的大国风采。”吴老伯期待的说。

  周先生:

  30年前我结婚没彩礼 如今我送一幢楼给女儿做嫁妆

  周先生和太太都是1948年生人,几乎和新中国同岁。来过北京很多次,几乎每次都要到天安门转一转。

  大概是因为和新中国共成长,周先生和太太对祖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经历过上山下乡、3年自然灾害、下岗再就业……现如今回忆风风雨雨这60年,周先生还是觉着越来越幸福了,“我们是1978年结的婚,在农场里,没有新房,没有彩礼和嫁妆,只拍了一张结婚照。我们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部半导体收音机。那在当时还是很稀有的。我们的条件还算是好的。”

  现在周先生的女儿也结婚了,嫁妆是上海市区的一套楼房。“我结婚时穿了件橘红色的新衣裳,算是条件好的了,我女儿结婚的时候自己买的新婚纱。你说这几十年变化有多大!”周太太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来,感觉祖国一年一个新台阶。”周先生坦言,国强才能民富,希望祖国越来越好,国际威望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renyue)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