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谈判新姿态引外界注目
印度担忧中美协调立场
冯迪凡
没有什么能比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Jairam Ramesh)来华之前的担忧,更能代表外界目前对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上立场的疑惑了。
近来,国外不少媒体猜测,中国已同美国就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立场达成了某种一致。
而在中国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看来,气候变化谈判不只是中美之间的事情,中国政府也不会答应巴厘路线图之外的条件。
不过,外界对中美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从政治意愿的接近,到合作的深入,都予以积极评价。
中印态度有微妙差异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做《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透露了中国积极和建设性的立场。
解振华表示,我国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我国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实施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措施和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应有贡献。他还以“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作为该报告的结束语。
非政府组织气候组织(Climate Group)大中华区政策研究项目总监喻捷对CBN记者表示,与以往相比,中国政府主管气候变化的官员此次的表态显得尤为诚恳,对中国来说,在树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形象方面,哥本哈根大会既是挑战亦是机会。
据喻捷观察,相比之下,近日印度政府在量化减排温室气体上的表态仍非常强硬。
喻捷说,目前欧盟和美国非常关注中国的态度,中国的态度比印度缓和一些,是欧美的“争取对象”。而印度坚持强硬态度,可能意在欧美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吕学都:外界担忧无必要
印度方面的担忧主要缘于两份文件:其一是中美在7月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期间草签的一份协议——中美两国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方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其二是近日出版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组成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撰写。报告列出了几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案,其中最乐观的方案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有望在2020年后减缓,并在2030年左右见顶,然后出现下降。
《印度时报》称,24日开始访华的拉梅什,其中国之行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据拉梅什透露,解振华“消除了他的担忧”,表示和美国的双边协议侧重于清洁能源技术上的合作,不会影响多边谈判;而有关“中国2030年达到碳排放量峰值”的报告,并不代表官方观点,只是研究机构的报告,中国不会在气候谈判中给自己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
吕学都对外界的担忧也都作了反驳。他个人认为,除美国之外,中国同很多国家也都有气候变化谈判方面的磋商机制,而中美间的磋商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磋商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吕学都说,这些磋商主要意在促进对方对自己关切点的理解,促进双边的技术、科研等合作,不会导致达成全球性的协议。
而对于外界担忧的“中国承认碳排放量峰值并变相承认减排目标”,吕学都表示,《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这样的研究报告,中国有不下20份,它们并不是政府公布的白皮书,亦不是政策报告。而该报告提及“2030年峰值”,只是描述了一个情景,媒体对这一点存在曲解。
中美“越谈越深”
中美在哥本哈根大会前的立场协调,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近日来华并与中国领导人会见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更新了承诺”。
“现在的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布莱尔认为,他相信此次中美不需要在这一问题上发生冲突就可合作找到解决方案。他说,他从中方得到的信息是:即便是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迫于国际压力,中国也会进行减排,因为减排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喻捷表示,布莱尔的意思是中美双方协调立场的政治意愿已经具备。他还说,中美目前“越谈越深了”,已经具体谈到了引进相关企业投资、具体在什么项目上合作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