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德国警察搜查中国餐馆背后的,是一个德国法律背景下的华人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资纠纷,跟“中国间谍”“排华”无关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英发自北京 徐先生是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位中餐馆老板,在回忆起8月17日那天的场景时,仍然心有余悸。
电话中,他向《国际先驱导报》详细描述了当天的情景:那天正是餐馆的休息日,突然楼下发出刺耳的玻璃破碎的声音,小孩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有强盗”,有人用汉语大喊了一声。徐先生闻声下楼,还没定神下来,就被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给控制住了,大约20余名警察站在餐馆大厅,门是锁着的,只有窗户洞开。
德国警察进来后出示了搜查令,并开始搜查每一个房间,没有放过一个角落。事实上,有此遭遇的并非只有徐先生一家。8月17日晚,德国警方和海关共出动2000余人,从南到北对全德境内的约180家中餐馆和住宅展开了大搜查。
而有些德国媒体则借此渲染“打击华人犯罪集团”、“中餐馆奴役劳工”,这些消息传至国内,却被个别媒体演变成了德国“搜查中国间谍”、甚至“德国排华事件”云云。然而,事实背后的真相远非如此。这样的搜查或许是中餐馆老板不愿意看到的,但看在中国厨师的眼里,德国警察则是那么“可爱”。
德警察为中国厨师讨薪
据《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调查求证,事情起因是在德国打工的中国厨师向德国警方控告一家华人中介公司和中餐馆老板。这些中国厨师称,这家中介公司打着“到德国工作有高薪”的招牌,吸引许多中国厨师到德国打工,并从中收取高达5万至10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但是这些中国厨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小时的收入却不到3欧元。”
在德国警方看来,中介公司有走私人口牟取暴利的嫌疑,而中餐馆老板则可能涉嫌虐待剥削中国工人。于是,警方对此展开大规模调查,先是于3月份抓捕了3名中国人,同时查获了大量文件,涉及当中的中国厨师,以及雇佣厨师的中餐馆全部被列为搜查对象。
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才有了德国警察8月17日开始的搜捕行动。
据了解,德国警察进入店中,先将店主看管起来,然后开始搜查,拿走相关资料,并将保险、帐户等信息记录在案,同时查抄了大量现金,待房主签字画押后离去,还有一些人则被带回警局录口供。
徐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们认为我们克扣了工人工资,于是按照他们自己计算出来的差额在我们家里查抄现金,说要赔给工人。他们倒也不多拿,只拿他们认为应该拿的金额,如果不够就用其它物品抵押或冻结银行的账号。”
餐馆老板与雇员各执一词
显然,在德国警察搜查中国餐馆背后,是一个德国法律背景下的华人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资纠纷。中餐馆雇员抱怨说,他们在国内是高级厨师,但在德国中餐馆却像个打杂的,洗菜、切菜、洗碗什么都得做,“工作时间比德国人长一倍,拿到的工资却比德国人少一半。”
对此,中餐馆的老板则有自己的说法。中餐馆老板认为,虽然雇员在国内是高级厨师,但德国派不上用场,只能当普通厨师。工作时间比德国人长,工资比德国人低,但事实上挣得还是要比在国内高出许多,“如果不满意,可以不在这里做,可以回国。”
对于中餐馆老板与雇员之间的矛盾,在德国华文媒体《华商报》主编修海涛看来,说中餐馆“奴役劳工”有些夸大其辞,但他们的用工方法确实违背了德国的劳资法,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据介绍,1997年,德国政府把中国餐馆的劳资关系纳入了德国劳资法的保护范围,从此以后,就出现了德文和中文两种合同的“双轨制”。也就是说,许多中餐馆与厨师都会签两份合同,一份为德文的,主要对外用来应对德国有关部门的检查;一份是中文的,为厨师的实际收入。
据修海涛介绍,德国每个州都有一个关于餐馆工人的工资标准,老板应按此标准给工人发工资,这个工资被写在德文合同上。但中餐馆厨师实际拿到手里的工资则是根据中文合同的规定。“因为大多数中餐馆老板管吃管住管交税。德国的标准工资是刨去吃住和各种税收以后的钱数,与中国工人实际拿到手的工资的差别究竟有多大,很难讲清楚。德国人搞不清楚这两个合同之间的差别,于是认为这就是老板奴役劳工的铁证。”
“中文合同虽然有双方的自愿签字,但德国法律并不承认。这次事件以后,很可能中方的劳资关系会完全纳入德方管理,中文合同将与德文合同完全接轨。”
“德国排华”与事实不符
而德国媒体对于此事的报道,多有炒作的嫌疑,比如“中餐馆奴役中国劳工、“德国警方捣毁大型华人偷渡网络”等等,这些给在德中国人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事实上,根据《国际先驱导报》调查,“华人中介公司组织偷渡”的说法并不成立。因为中介公司和涉案的中餐馆以及中国厨师都具有合法身份。8月17日的搜查行动中,德国警方没有拘捕一个中国人,即可说明这一点。
至于国内某些媒体报道成“德国排华事件”,那也是不客观的。修海涛主编对此也不认同,他说,这件事并不是由德国人引起的,而是华人内部互相揭发导致德国警方介入调查。(国际先驱导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