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这次淘宝网发起的信誉自查虽有成效,却非维持网购市场信用规范的长久之计。 |
实习生 吕雯瑾记 者 任 翀马海邻
随着网络交易的逐渐普及,“炒作信用”成为众网店卖主的 “潜规则”。近期,网购的诚信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这次由淘宝网高调宣布开展“诚信自查”行动引来的各种纠纷不绝于耳。业内人士指出,淘宝发起的信誉自查虽有成效,却非维持网购市场信用规范的长久之计。业内呼吁,电子商务相关的立法亟待出台,同时需要针对监管“炒信”行为配备相应的技术保障和监管力量。
“诚信自查”的罪与罚
原本,网络购物平台的信誉似乎是最可靠的,一旦出现造假、售假情况,卖家就会面临被千夫指的境遇。
当7月24日淘宝网“诚信自查系统”上线时,这些新的造假手段被曝光。此次为期2周的诚信自查活动要求卖家对最近6个月内的信誉评价进行自查自纠,如果超出期限仍未删除虚假信用,一经发现将加倍惩罚。
可就在淘宝网推出诚信自查系统的同时,各地网店店主组成的“反淘宝联盟”应运而生。除了中小卖主,“反淘宝联盟”的重要成员是以炒信用为生的公司员工。他们一边声称淘宝店大欺客,制订不合理的自查规则,一边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骚扰淘宝网客服,甚至集体攻击规模较大的网店。
对消费者而言,真正让人震惊的不是口水战本身,而是由于淘宝的重拳打假显露网店“炒信”利益链。网丫网,国内最大的信用炒作集团在自查活动开始三天后宣布退出“炒信”这一灰色产业。据集团一内部人士透露,从流程来看,信用炒作有卖家间“互刷”提高交易量和只卖不买两种模式。虽然模式简单,网店“刷钻”的需求却不小。相关企业的获利也相当可观。据传,一家成熟的“炒信”网站年利润可达5000万元。
“炒信”行业大热的背后,是网络卖家不正常的需求。为什么要高信誉度?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眼球。据统计,淘宝网的用户已达1.3亿。在服装、化妆品等卖家密集的产品区,新进驻的中小店铺若不在短期内通过高交易量获得高信誉度,其生存将变得岌岌可危。
网络平台的力量集聚
可见,此次“诚信自查”事件暴露网购依旧存在缺少诚信的问题。
回顾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B2C(企业用户对个人用户)、C2C的繁荣是从解决第三方支付信用问题开始的。五年前,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到今年7月中旬注册用户数超2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关调查显示,当前有近8成网购用户首选支付宝作为支付方式,超过半数的被访者敢于尝试网购源于支付宝的保护。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平台克服了电子商务表面的信用难关,那么如今消费者面临的信用问题则更多隐藏于深层。竞价排名、信誉度造假、隐形公关,消费者的信息弱势加深了这些陷阱的危害。为解决这些信用痼疾,单靠支付宝等技术手段把关,已经很难净化网购环境,势必需要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采取相应措施。
自查期待更多的“他律”
截至8月6日,淘宝网的自查期限结束,信誉整治行动可谓初步告捷:在两周自查期限内,共有6984位会员及时进行了自删与反馈,重归诚信行列。淘宝网总裁陆兆禧表示,信用炒作是我国网络零售业诞生以来,第一次全行业同时面对的、伤及行业根本的敌人,“诚信自查活动”是年幼的网络零售行业经历的第一次“行业保卫战”。
不过,“诚信自查行动”刚刚告一段落,就有专家与网友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混乱的网购市场何时能够迎来第二次、第三次自查?自查能否真正根治“炒信”行为?
业内人士指出,淘宝发起的信誉自查行动虽有成效,却非维持网购市场信用规范的长久之计。从自查行动可以看出,淘宝暂时无法分辨清楚哪些商户的诚信是真的,哪些商户的诚信是虚假炒作的;其他网络购物平台同样面临这一难题。
可见,网络平台在诚信度监督上依旧缺乏有效的方法,在自查的同时还需要“他律”即外部的监督力量来约束卖家的行为。业内人士指出,他律至少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电子商务相关的立法亟待出台。这一点,不仅关系到诚信问题,还涉及消费者维权、售后服务等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监管“炒信”行为配备相应的技术保障和监管力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