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麻生太郎30日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选举失败,并表示将为这次败选承担责任。
英国广播公司30日撰写文章,分析自民党缘何遭遇“滑铁卢”。
党派“疏远民众”
成立于1955年的自民党帮助日本成为全球工业巨头。通过官方与商界的紧密联系,自民党领导的日本政府带给民众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充足就业机会以及急剧提高的生活水准。
但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绚丽肥皂泡”开始破裂:工作岗位不再有“铁饭碗”、贫富差距拉大、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等。
日本发出需要变革的呼声。
官方与商界紧密关联曾让自民党受益,但如今却成为其变革路上的“绊脚石”。自民党试图“取悦”各个既得利益阶层,因此变革步伐显得缓慢。
东京中央大学分析师史蒂文·里德说:“自民党能提出大型建设项目,但无法修复经济。最终无法得到满足的要求不断累积,以至于民众不再感兴趣于修建大坝和道路,”里德说。
英国加的夫大学日本研究方面专家克里斯·胡德认为:“一种普遍的感觉是自民党正疏远民众……与其说是对日本整体有益,不如说它只为一小撮人和商业集团谋利。”
领袖缺个人魅力
在2005年议会选举中,小泉纯一郎领导的执政党自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选举,失利的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被迫辞职。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认为,自民党那次获胜应归功于小泉的个人魅力,是小泉暂时推迟自民党败北命运的到来。民调显示,大量民众支持小泉,把他视作反对自民党因循守旧风气的“斗士”。2006年小泉下台后,自民党很快走上下坡路。
选民“失去兴趣”
安倍晋三继任小泉之职后,将注意力转向爱国主义以及宪法改革等问题。然而,选民对此非但不关心,反而因养老金等问题而迁怒于政府。
选民在2007年议会参议员选举中充分表达出对自民党的不满,安倍被迫辞职。继任者福田康夫因立法僵局也未能逃脱下台的命运。麻生太郎就职,却面临经济危机来袭。分析师胡德认为:“事情已发展至某一点上,民众想要尝试新事物。他们想要变革,他们对自民党失去兴趣。”(据新华社)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