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谈民间投资:政府放开准入 企业放宽眼界
本报记者 吴婷
事实上,不管是融资还是投资,企业面临的“国进民退”问题是多数企业家们的共识,一方面在获取国家投资方面,国有企业占据更多的资源,一方面投资方面,民营企业面临更多的限制。
“对于一些国有安全、公益事业等领域来说,由国家投资占主导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其他一些垄断领域来说,国家应当引导其变成充分竞争的行业,民间投资遭遇的准入障碍太多。”应大国际财务总监周睿表示,也只有放开管制充分竞争才能使得行业得到尽快成熟。
与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面临一些投资壁垒的问题,三林集团中国总部财务总监张峻指出,事实上国家四万亿政府投资为民间投资带来很多机会,比如国家基础建设投资会拉动对于钢材、水泥等的大量需求,产业链的彼此衔接,使得国家投资带来“乘数效应”,对于企业来说,只需要发现其中的机遇,搭上顺风车,而这就涉及一些行业准入的问题。
一些企业家也表示,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兴领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比如国家政策带来的新投资机遇,如国家刺激内需扩大消费带来的消费投资机遇,以及目前低耗能产业作为经济新增长点凸显的投资机会。
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董事刘奥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投资要启动,关键在于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投资是民间投资的主要构成,这就需要政府继续采取政策扶持目前正在复苏期的地产业。
“民间投资事实上也应当放宽眼界,不要只盯着某些行业,找准与自身优势最契合的点最为重要。”来自浙江服装企业尊者国际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李君临表示,实际上浙商为民营企业家投资策略提供了较好的范本,浙江繁荣的服装业全国闻名甚至世界知名,其投资绝大部分来自民营企业,政府投资甚少涉及,而民营资本在这个领域获得的收益就很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