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中国驻外使领馆60年:从革命战争宣传者到建设者

  多边外交15个方面成果

  外交部提供给本刊的统计显示:1971年以后,随着建交国的大幅增加,中国驻外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也相应增加。到1979年底,我国驻外外交机构已超过120家。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认为这个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外交步入了正式参与时期,成为中国外交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吴妙发强调说。

  据吴妙发介绍,毛泽东主席当时有一篇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为乔冠华代表中国在联大的首篇演讲定了基调,实际上也为1978年以前的中国外交确定了战略方针。毛主席说,这么多年不让中国人进联合国,主要是美国,其次是日本,要点他们的名,不点不行;要讲讲联合国成立以来的世界形势,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要讲讲我们对国际问题的基本态度,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将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吴妙发还透露说,当年基辛格访华时有两个国家起了中间作用,一个是巴基斯坦,一个是罗马尼亚。基辛格访华时先在巴基斯坦逗留,巴基斯坦在中美关系上始终起着拉线、斡旋的作用。

  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多边外交已经有近40年,在吴妙发看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至少取得了15个方面的成果:

  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多边主义职能,支持联合国的宪章,支持联合国成为强有力的最具权威的组织。

  中国为支持朝鲜独立自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直到最近几年。中国建立了六方会谈机制内解决朝核问题的框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扬和肯定。

  中国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斗争,在伊朗问题上,中国积极支持安理会的五常加德国的会谈机制,为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作出了贡献。中国还任命了中东问题特使,多次参与了斡旋协商工作。

  中国坚决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同所有安理会的成员国经过9年的努力,迫使苏联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

  中国谴责美军入侵巴拿马。

  中国在海湾战争中坚持正义立场,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吞并科威特。当年钱其琛外长参加了联合国就这个问题的所有协商,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中国为波黑战争迎来和平曙光作出了贡献,至今波黑人民对中国在联合国的表态深表感激。

  中国支持联合国进行必要的改革。联合国至今已经成立64年了,中国对联合国改革提出了合理的方针,得到很多国家的赞同。

  中国提出了气候问题的基本思路。中国在巴厘岛会议上提出的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共同有责但是有所区别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启示。在罗马举行的粮食安全会议上,中国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却不进口粮食本身就为世界作出了贡献。

  中国重视履行在千年首脑会议上的承诺,中国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说,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放松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援,得到发展中国家的赞同。中国是第一个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联合国高级官员说,从1990年到2009年整个世界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了16%,这里边的10%要归功于中国。中国为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发挥了很大作用,提出了政治解决和维和部队齐头并进的解决方案。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是非常明确的,并任命了非洲问题特使。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人权事业,参加了联合国所有人权公约。

  中国在维和部队上作了重大调整。从1971年到1988年的17年间,中国没有参加任何维和部队。从1988年开始参与,受到各方的热烈欢迎。中国现在参加维和部队共18支,人员在两万人次以上,地区遍布亚、非、拉、欧。人员已经占到联合国维和人员的20%,是安理会五常当中派出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还应安理会邀请参加了去年12月28日开始的打击索马里海盗的维和使命,现在已经护航三次。中国对维和从不参加到全面进入,把目光从沿海、沿岸的防卫走向近海远洋的维和,都是一些战略上的大调整,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在裁军和军费控制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85年中国首次裁军100万,1997年中国再次裁军50万。

  中国在2007年积极支持亚洲人选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并且对联合国的财政作出贡献。中国从来是坚持交纳会费的,所交会费在所有国家中名列第五。

  ……

  “这一段是中国在联合国的正式参与时期,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彪炳史册,”吴妙发对这段时期作了这样的梳理。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据外交部提供的资料,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外交事业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目前,我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全球设立了250多个外交机构,驻外人员约5000人。外交部还成立了领事保护中心。

  在专家眼中,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国遵循的外交方针是国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外是宣传革命和战争的理念。1978年之后的30年,中国遵循的是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提出的“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和谐世界”的理念。

  “前后一比较,我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中国外交全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调整。中国外交在联合国框架下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理念的调整源自于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作出的正确判断,也包括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确的传承,”吴妙发分析说。

  对此,吴妙发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战争在相当一个时期打不起来,当代的主题不再是革命与战争而是和平与发展;

  外交政策的基点不再是“一边倒”,而是独立自主,身体力行;

  要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和民主化,使其朝着公正合理化方向发展;

  要尊重世界的多元化,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赢为核心的新的安全观;

  要坚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根本政策;

  要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协商合作。

  “30年前中国是革命和战争的宣传者,30年后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这正是根据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在外交策略上作出的重大改变。总的来讲,不当头,在外交上从比较激进转为比较进取。现在中国已经把目光转到了联合国以外的整个国际社会,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国际协商,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吴妙发说。

  这一段时间,中国外交成绩突出,包括与各大国建立战略关系,积极推进睦邻友好与区域合作,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等。

  “现在中国的外交形势可以说是战略重振,形象全新”,吴妙发说,“也正因为如此,对外交官的要求也更高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对外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合作和交流日益扩大,保护我国海外公民、法人安全和合法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的驻外使领馆身处一线,为促进我国对外合作、处理各种领事事件更是殚精竭虑”,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近日表示,“有效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外交队伍义不容辞的职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郭扬)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