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8月31日电(记者艾福梅)每一个来到宁夏的外乡人,都期望感受这个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的民族特色!然而,短时间的旅途能够收纳一个民族的全部特色么?
顶着月牙儿的清真寺,空中悠扬的诵经声,戴白帽的男人,带盖头的女人,日常汉语与阿拉伯用语掺杂的语汇……“回族之乡”的风韵哪里可寻?
伫立在古老的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寺旁,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中华回乡文化园无疑是一个展示回族风情的胜地,探究回族文化底蕴的殿堂。
仿印度泰姬陵的主体大门、包罗上千件海内外伊斯兰文物的博物馆、身穿民族服饰的回族解说员、展示回族宗教礼仪的大殿……这些跟古老的清真寺和悠扬的诵经声一起搭建起宁夏“回乡风情”旅游的基本框架。
然而,框架必须要有灵魂才能让人记住。目前来说,这个“灵魂”则是有中国第一部回族舞剧之称的《月上贺兰》。
《月上贺兰》用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音乐艺术地展现了回族在宁夏诞生的历史过程,贺兰山、黄河、沙漠、羊群、红枸杞、贺兰石、贺兰山岩画、羊皮筏子、盖碗茶、汤瓶等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也被灵活地用在舞剧当中。
从5月1日开始,《月上贺兰》正式进驻回乡文化园,计划今年的演出总场次达150场。
《月上贺兰》的进驻使得文化园形成了集回族建筑、回族饮食与回族文化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旅游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地向游客展示宁夏的回乡特色。
中华回乡文化园营销部经理薛昆介绍说,因为游客对于《月上贺兰》的接受度髙,这部舞剧对于文化园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目前文化园日均游客量为20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左右。
“有些游客在网上看到我们的宣传后,点名要到文化园观看《月上贺兰》的演出。”薛昆说。
有专家说,《月上贺兰》与中华回乡文化园“联姻”,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相互映衬,共同提升。景区增加富有内涵的旅游元素,有益于吸引游客,而舞剧一是解决了演出场地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演出场次。此举产生的文化集群效应正在显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