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调价延缓 通胀预期加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耿雁冰 北京报道
市场普遍预期的成品油“调价窗口”并未准时开启。
8月28日,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发改委将尽量减少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这一做法也并不违背现行定价机制的原则。
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告诉记者:“目前大家将焦点集中在与国际接轨,却忽视了成品油调价的适度调控。”在他看来,当下更应该注重后者。
此前一天,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
8月27日,发改委网站发文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少数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与信贷高速增长、股市房市价格迅速回升等因素相互叠加,社会通胀预期有所增强。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成品油价格一旦调整,还将通过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的相应增长,引起商品总成本增加,进一步加强市场的通胀预期。
发改委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副产品的价格连续上涨,市场对调价非常敏感,作为重要的商品之一,成品油价格调整要尽量降低频率。
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短短几天之内,针对通胀预期的表态,暂缓调整成品油价格,发改委显然有着更多的考虑。
由于我国最近两次较快的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的,因此,近期猪肉、鸡蛋等价格的不断涨价,引发人们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担忧。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8月份第二周(采集日为8月12日),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7.79元/公斤,比之前的一周上涨3.3%。除海南、青海两省外,其余全国各省份猪肉价格均上涨。
自从6月初国家启动政府冻肉储备的收储措施,之前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得到一定抑制。截至8月12日的当周,猪肉和猪仔价格已经是连续9周回升,累计涨幅达到15.8%和44.2%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猪肉和鸡蛋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当前价格总水平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
据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正值工业企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管理层对原油价格走势和通货膨胀预期考虑较多。
警惕通胀自我实现
在我国CPI构成中,食品类的权重占到了33.4%,而在食品类中,肉类等副食又占了较大的权重,猪肉价格的上涨势必对CPI产生影响。
此前公布的7月份CPI和PPI创出年内新低,同比分别降1.8%和8.2%,连续6个月双负,当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机构普遍认为二者已经见底,并预计3季度CPI可能由负转正。
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通货膨胀的论调卷土重来。
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饲料价格延续涨势。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主产区东北三省和主销区广东省玉米平均价格均出现上涨。截至本周,玉米价格已连续上涨25周,累计涨幅17.0%。同时,全国豆粕平均价格,饲料平均价格也在上涨。
“猪肉价格上涨的势头是否会蔓延到其他商品?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孙立坚认为,当人们形成通胀预期后,企业自然提高产品价格,以“转嫁”公司经营所带来的高成本,消费群体也会根据价格上涨势头,更加确信通胀的形成,出现“消费品越来越贵”的真正意义上的通胀状态。
8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当前来看,我们不存在通货膨胀,但是大量的信贷投放和信贷的增长可能使中国的经济面临一个长期的通胀压力。
“当前中国的市场有自身的调节能力,可是一旦人们按照自己想当然的通胀预期方向行动,那么,就是我们自己‘创造’了通胀。”孙立坚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