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9月1日电
题:智障孩子从这里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哈尔滨市燎原学校创新理念探索特殊教育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 高增双
由于患唐氏综合症,宋志鹏出生不久就有医生断言他活不过15岁。今天的宋志鹏已经22岁,是哈尔滨市燎原学校的一名学生。
周围人都说,宋志鹏的命运因燎原学校而改变,他不仅在这里登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而且在这所学校踏踏实实地学到了真本领。
事实上,宋志鹏是燎原学校众多智力障碍儿童的一个缩影。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朱振德告诉记者,近年来,燎原学校按照全市教育“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工作理念,把培养学生“能生存、会生活”作为办学目标,尽其所能让智力障碍学生缺陷得到补偿,潜能得以挖掘,在历届特奥会上,燎原学校的学生获金牌百余枚,39名学生从这里毕业走上工作岗位,32名学前及小学段学生从这里回归到普通学校就读。
有信心,才会有动力 哈尔滨市燎原学校是一所以招收智力障碍儿童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200多名学生中,患唐氏综合症、自闭症、脑瘫、多动症和学习困难等各种病症的占了绝大多数。由于智力障碍被人看不起,学生们做事没信心、学习没有兴趣的情况相当普遍,如何提振自信心,让孩子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同时也让教师们的教学更有动力,成为燎原学校所有师生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特长培养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我们把特长培养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了体育教学上。”燎原学校校长张联弛说,2000年前后,学校开始在体育教学上尝试加入游泳和轮滑、滑冰项目,选了一些有兴趣同时有康复需求的学生训练。
校康复部主任、游泳队教练刘涛说,教这样的孩子游泳很辛苦,但学生和家长的毅力也让老师深受感动。刘涛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位叫丁一的学生学游泳时的情景:“这个孩子患脑瘫,由于总合不上嘴,学憋气要先用手托下巴合上嘴再下水,呛得把吃的啥的都吐到了游泳池里。上完第一堂课,我就找到家长,可孩子妈妈说,孩子能坚持。就这样,连续多少天训练孩子都在水里呛得直吐。一天,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孩子妈妈当时也在现场,我去找她,看到孩子妈妈的时候我怔住了:她正躲在柱子后边哭。我以前几次找过她,妈妈一直对我说,没事,孩子能坚持,可此情此景当妈的更心疼,只能偷偷地哭,她是真想让孩子学会些什么。我什么也没说,把训练坚持了下来。后来,丁一真的学会了游泳,口水再不流了,体质也好多了,还拿到了全国特奥会100米蛙泳金牌。”
智障孩子从这里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下来,学校的游泳队和轮滑队不仅在国内接连夺冠,而且在国际上也成为夺金大户,在历届特奥会上,燎原学校共获金牌136枚。2005年第八届世界冬季特奥会上,燎原学校学生取得的金牌占中国代表队金牌总数近60%,越来越多的孩子从中认识到了“你行我也行”的道理,更激发了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
智障孩子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每块奖牌的背后,都凝结着老师们的汗水和泪水。体育教师、轮滑队教练姚楠说,智障孩子大多胆小,穿上轮滑鞋,站稳都困难,更别说滑行了。教会学生滑冰那天,姚楠兴奋得不得了,回家提前两站下了车,高兴地给朋友、同事打电话,她要告诉所有人,自己教会智障孩子滑冰了!
“这种特长培养同时也是燎原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重要的配合手段之一,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提出"医教结合",准确地说,燎原学校是一所学校,也是一所康复机构。”张联弛说,燎原学校将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贯穿教学始终,采取因人而异、因人施教的原则进行康复训练,先后开展了语言训练、音乐治疗、感统训练、平衡训练等十余项康复训练项目。
据介绍,自2001年燎原学校创新提出“医教结合”理念至今,已有32名学前及小学段学生回归到普通学校就读,学习及生活状况良好。学校还接受过8名来自普通学校学习障碍和脑瘫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后,在情绪、注意力、运动协调性方面得到很大改善。
让智障孩子“能生存、会生活” 校教学主任朱相宇说,为了让智障学生能够融入社会,和人们自由交流,燎原学校没有局限在指定的课程范围内,而是把“能生存、会生活”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经过5年的努力,学校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合智力障碍学生使用的校本课程体系,像学校设立的《生活适应》课从生活问题出发,如何洗水果、洗蔬菜,如何乘公共汽车、乘滚梯,如何使用家用电器,如何接待客人等都成为学习的内容。《生活数学》课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把市场讨价、购物等常识搬上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要实现“能生存、会生活”的目标,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拿到进入社会的入场券非常重要。经哈尔滨市教育局批准,燎原学校成立了智障少年职业教育高中班,依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特点开设了面点制作、酒店保洁、手工制作、服装浆洗等既实用又简单易学的专业。目前,学校已有61名学生拿到了职业高中毕业证书,39名学生就业并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
燎原学校的老师们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教正常的孩子,可能桃李满天下,但如果选择了特殊教育,不会有这样的回报。不过,智障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会成为老师们最大的欣慰。虽然从事特殊教育,当老师又要当保姆,很辛苦,但收获也同样沉甸甸的。校德育主任杨妍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名毕业后当环卫工人的学生来学校看她,扔下两只烧鸡就跑,“孩子一个月才赚六百多元,哪能让他买东西。”杨老师追了出去,学生着急憋得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挣钱了,这个给你吃,好吃!”那一刻,在场的所有教师都感到为了这些可爱又不幸的孩子付出再多,也值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