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鸟巢”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座体育场馆那么简单。
8月下旬的一天,带着家人从安徽来北京旅游的陈先生选择的旅游线路正是“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公园”,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能到现场看奥运会,但参观场馆可以稍微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不过,高昂的参观成本仍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到些许不快。“门票50元一张,咬咬牙还能接受,但矿泉水要10块钱一瓶,面包十多块,太离谱了!”陈先生向记者抱怨道。
他也许还不知道,就在自己参观的这些天里,“鸟巢”的经营权已经悄悄完成了从“民营”向“国营”的转身。对于这些普通游客来说,今后的参观费用也许会降低,人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体验奥运的氛围。而对于这座恢弘建筑背后的资本来说,这次转身则意味着一个新的身份、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
政府主导“鸟巢”运营权 8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信联合体在北京饭店签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场运营维护管理协议》。
根据协议,国家体育场“鸟巢”将进行股份制改造:北京市政府持有的58%股份将改为股权,主导经营场馆,并承担亏损和盈利;原中信联合体成员共持有42%的股权。同时,成立国家体育场运营维护协调小组,形成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导下,由国家体育场公司负责运营,北京市各相关部门、属地政府全力配合的新体制。这也意味着,由中信集团、北京城建和美国金州控股共同组成的中信联合体放弃了自己30年的特许经营权。
根据2003年9月投标成功后双方的协议,从2008年开始的30年中,特许运营方中信联合体对“鸟巢”经营自负盈亏;30年后,该联合体要保证把一个设施完好、能够举办国际A级赛事的“鸟巢”无偿移交给政府。
“"鸟巢"的建设中,有大量来自政府、国企的间接投资,同时政府也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因此"鸟巢"应该向公益性回归,而减弱营利性。”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魏纪中认为,世界上很多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都是靠政府来维持的,日本分别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东京、长野,场馆的维护和运营都是当地政府在维持。而在市场化程度更发达的美国,体育场馆的运营权多归企业。
事实上,早在去年奥运会尚未结束时,“政府收购"鸟巢"”的传闻就开始传播,但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而在今年6月,记者曾获得确凿的消息:双方正在谈判中。
但在8月20日协议签订的现场,记者们还是吃了一惊:签署双方分别是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与中信集团副总经理李士林。这意味着,北京市政府将成为“鸟巢”的新掌舵者。
“政府主导运营权后,将更有利于大型活动的操作。”魏纪中向记者表示,“因为企业操作大型活动的能力毕竟有限,而且即使是中信联合体来运营,很多活动的操作环节也要通过政府来协调。”
中信联合体甩掉成本包袱? 难道中信联合体甘愿放弃30年的特许经营权?
在双方签订协议的消息曝光之前,“中信联合体漫天要价、双方谈判进展艰难”的传闻就甚嚣尘上。还有人拿出“作为中信联合体成员的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项目开工投资就不到位,至今仍拖欠4700万元”(审计署第8号审计报告)的案例说明,经营不善是导致政府收回运营权的主要原因。
魏纪中认为,拖欠工程款的因素很多,也可能是由于技术原因,还未结算出来。因此,金州控股拖欠工程款并不意味着不愿付钱,也可能是在等着付钱。
“谈判十分顺利,各方对结果都很满意。”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助理、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项目经理谭晓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谭晓春称,根据双方的协议,中信联合体虽然放弃了30年的特许经营权,却获得了“永久股东”的身份,这同样会带来不菲的收益。而且中信联合体还可以甩掉高昂运营成本带来的“巨大包袱”。
有机构测算,“鸟巢”一年的维护费用是7000万元,在中信联合体30年的运营期限内,算上改造、折旧以及维护等多项费用,累计投资将达30多亿元。再加上建造“鸟巢”时投资的十几亿,用30年的时间收回接近45亿的投资几近梦想。
谭晓春表示,对于政府来说,负担如此高昂运营成本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企业,而北京市政府肯背上这个包袱的事实也说明,“鸟巢”将从营利性转向公益性。
这也意味着,企业冠名“鸟巢”的梦想已基本不可能实现。谭晓春说,作为寄托着中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体育场馆,难以想象能容忍冠名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而在政府接手运营权后,负责“鸟巢”投融资和建设工作的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也将做出一些调整。“运营团队不会有大的变动,董事长、总经理等公司高层则由政府人员出任。”谭晓春表示。
商业运作模式将多样化 作为公共资源的“鸟巢”,有着与商业化运作不同的经营模式。
“"鸟巢"的经营有3种方式:观光旅游;大型演出;餐饮、住宿、购物。”谭晓春向记者表示。在奥运会后的一年中,观光旅游成了最主要的方式。数据显示,在奥运结束后从去年10月开始开放至今年5月底,鸟巢的经营收入约为2.6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中旅游门票约占七成,演艺收入和特许商品的销售仅占三成。
“鸟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七八月份以来,每天来参观的客流量在4万~5万人左右;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鸟巢”每天接待的参观者甚至超过了5万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在改制之后,鸟巢举办公益活动、旅游和体育赛事的比重约各占1/3。谭晓春表示,参观旅游的票价可能比以前低,而大型活动的运作将会多起来。他表示,目前有意在鸟巢举办演唱会、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的申请可以排一年。
举办大型活动带来的收益显然要比参观旅游可观得多。据了解,8月8日晚在“鸟巢”举办的“意大利杯”足球赛共创下7700万元的总票房,相当于两个多月的旅游参观收入。
“意大利杯”的承办方、北京合力万盛国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健对记者表示,纯粹的商业化运作会抬高费用,而进行公益性运作后,“鸟巢”的使用费用有望降低,以政府为主导的运作模式也会有利于承办方。他还认为,“鸟巢”的赛事、商演等活动不能脱离大众的消费水平,以往大部分活动的票价都太高了,应该考虑如何更贴近大众。同时,作为体育场馆,鸟巢的作用一定要回归体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除了大型活动,餐饮和购物业也在“鸟巢”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谭晓春表示,除了现有的餐饮和购物场所之外,还计划在体育场地下建一座大型商场,并引进品牌店的进驻。
这也许能改变“鸟巢”内餐饮价格过高的现象。据记者了解,在“鸟巢”内,虽然矿泉水已经调至3元一瓶,其他食品的身价仍然比在超市贵了3~5倍。比如,1元钱的冰棒卖到5元,3元钱的面包卖到12元。
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政府接手后,将对“鸟巢”附近的餐饮销售点进行整顿,以改变目前餐饮价格过高、管理混乱的现象。
同时受影响的,还有“鸟巢”外的无证商贩。在“鸟巢”一个入口处摆地摊卖盗版纪念品的小王向记者表示,参观的人最近偏少,他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济,“很多人只在外面走一圈,也不进去,更别提买我们的东西了。”一年前,小王在“鸟巢”里做安保工作,最多时工资能挣3000~4000元,而奥运过后只能拿到大约1000元,索性出来摆摊。
小王仍然不愿意离开“鸟巢”,尽管经常受到城管的追赶。他并不知道“鸟巢”的经营权已经收归了政府,也不知道还能在这里呆多久,只是向记者说,“如果你有确切消息,麻烦告诉我一声。”
新闻链接 鸟巢内外正版福娃PK地摊福娃 原价约300元一套的奥运福娃,现在50块钱就能拿下。这是鸟巢周边地摊上的行情。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由特许生产商生产的奥运纪念品仍在通过各种非官方指定渠道销售。而按照规定,今年3月31日后,全国应停止一切奥运纪念品的销售。4月30日,中国奥委会特批了位于鸟巢的第一家特许商品店,允许继续销售奥运纪念品。不过,要买纪念品,游客首先得花50元门票进入鸟巢。
而在北京地铁8号线出口外通往鸟巢和水立方的路旁,小贩们也在热情地兜售着各种“奥运纪念品”。虽然其中大多数是制造粗劣的盗版纪念品,但某些小贩摊前摆放的包装精美的福娃却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做工的不同:除了没有防伪标签,它们看上去与奥运期间300多元一套的纪念品没有丝毫差别。这些福娃被开出了很诱人的价格——50元一套,只有以前在奥运特许经营店的约1/6。看到记者疑惑的表情,商贩马上声称,“绝对是正版,这都是我们通过中间人从"专柜"拿到的货。”
这些“地摊福娃”都来自同一个厂商——福建晋江恒盛集团。晋江恒盛经奥组委授权生产奥运吉祥物。记者拨通了该集团总部专门负责奥运纪念品销售的刘小姐的电话,向她询问50块钱一套的福娃是否是正品。她对记者表示,这些都是奥运时期剩下来的尾货,从公司直接拿货就是这个价,拿得多还可以更便宜。
原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一位人士对记者分析,上述做法肯定是不符合规定的。既然中国奥组委目前仅授权给了鸟巢中的一家特许店,生产企业就只有生产权而没有销售权,更别说用地摊这种销售方式了。“这也严重影响了奥运纪念品的形象。”
记者近日在鸟巢里的专卖店看到,尽管是工作日,但前来购买纪念品的顾客仍络绎不绝。一方面是特许生产、销售企业的库存没有完全消化,一方面是民众对奥运纪念品的热情还没有消退。“这就是催生"地摊福娃"的原因。”一位前奥运特许商品专卖店店主表示,附加在福娃身上的奥运附加值正在逐步褪去,大家其实都想用更便宜的价格去购买。因此有人表示:如果地摊上卖的是正品,为什么一定要去鸟巢里面买呢?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