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粤韵远播 金童玉女一夜红遍全国


  粤韵远播 金童玉女一夜红遍全国

  “金童玉女”当红的年代正是广东流行乐坛最辉煌的年代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的“紫罗兰”轻音乐队揭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上世纪90年代初,是广东流行音乐最辉煌的时期。在唱片公司专业的包装打造下,出现了“金童玉女”毛宁、杨钰莹,而且还有不少国语原创歌曲源源不断地涌现,以至当时流传“做音乐,去广州”的说法。

  ■整理 贺雅佳

  起步伊始翻唱“扒带”

  广东乐坛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所表现的模仿、“翻唱”、“扒带”、填词、新人奖等等的所作所为,也许后人会感到可笑和幼稚,但不管后人如何看待和评价,那是广东乐坛不可跨越的一步,如婴儿蹒跚学步那样,跌跌撞撞仍然前行。其间,也有真正原创的流行歌曲脱颖而出,像《请到天涯海角来》从南唱到北,还唱进了第二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后,“新时代”、“白天鹅”影音公司先后创办,加上先前的“中唱”广州分公司,四大音像公司形成了广州音像生产的局面。那个时候,音像市场有了,生产能力也上去了,就缺音乐人和音乐制作人。创办之初的“新时代”影音公司没有音乐编辑,当时音协里的一帮年轻人被邀请去帮忙,陈小奇、陈洁明等人当时都去帮着做剪辑、填词。

  1985年,在一群热心人士的积极筹备下,广东迎宾馆里举行了一次“红棉杯”歌唱比赛。当时,广州音乐茶座的各个轻音乐队、各大歌舞团都参加了比赛,星海音乐学院更是组代表队参赛。在这次比赛中,陈小奇、李海鹰、解承强等音乐人就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刘欣如、安李、吕念祖、唐彪等人获得了“羊城十大歌星”称号,“红棉杯”作为标志性转折点,代表着广东流行音乐开始走到台前,歌手们开始演唱本地原创作品。

  1986年“太平洋”出版的《为我们骄傲》专辑,里面12首歌有7首原创,其中包括程琳演唱的《秋千》、刘海波演唱的《无声的天宇》、吴越菲演唱的《梦江南》、唐彪和安李演唱的《七夕》、刘欣如演唱的《祈求》、群星演唱的《为我们骄傲》和《青春脚步》。《为我们骄傲》在广东乐坛上是最重要的专辑之一,当时销售量直逼100万盒。尽管这批歌曲的一些演唱者并不出名,但参与这一批歌曲的创作和制作的是陈小奇、李海鹰、陈洁明、毕晓世、解承强、张全复、刘志文等人。他们当时的写歌谱曲为广东原创乐坛带头做了最早的示范,后来都成为了中国乐坛大名鼎鼎的代表性人物。

  优秀人才不断出现

  上世纪80年代中的中国,大家听得最多的依旧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革命歌曲、爱国歌曲,来自广东的流行歌曲就像一股清泉,带给大家无比新鲜的感觉,以广东为阵地的流行音乐全国大热,陈汝佳、廖百威、李达成等大批的流行歌手也成了全国都知晓的明星。

  事实证明,当年这一帮音乐才子后来以各自的音乐风采和经典歌曲,奠定了自己在乐坛上的江湖地位。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表作——陈小奇的《涛声依旧》、李海鹰的《弯弯的月亮》、解承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毕晓世《轻轻地告诉你》、刘志文的《信天游》、张全复的《爱情鸟》、陈洁明的《我的爱对你说》,以及后来杨湘粤的《牵挂你的人是我》、许建强的《晚秋》、李广平的《你在他乡还好吗》等等。正是有了这一批思想活跃、风格多元化的人才和作品,才构成了广东乐坛绚烂多姿的风景和辉煌的可能。仅此,你会发现出色的人才和优秀的作品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应该是成行成市的,仅仅靠一两个人才、一两个作品,是不足以撑得起一片绚烂的蓝天。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州的各个电视台主办的歌手电视大奖赛,捧红和造就了一大批广东歌手。这个时期广东唱响了两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一位是清清秀秀、一脸忧郁的陈汝佳;一位是台风凌厉、动感十足的李达成,都是从广东乐坛走向了全国。

  金童玉女创造辉煌

  1990年,广州的新时代唱片公司率先把香港唱片业的艺人签约制引入内地,成功打造了毛宁、杨钰莹这对“金童玉女”,时至今日谈起广东流行乐坛的辉煌,人们最先想到的依旧是毛宁、杨钰莹。

  当程琳等歌手高唱“西北风”时,一股“甜歌”风潮也悄然兴起。当时在大量生产制作这些歌曲盒带的过程中,广东音乐人总是在想一个问题:广东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甜歌皇后”呢?他们不甘心、不服输。

  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杨钰莹原名叫杨岗丽,出道时是一个甜甜小妹的形象。1989年夏,吴颂今带着杨钰莹从江西到广州试音,签约“新时代”公司,之后推出了杨钰莹第一张原创甜歌专辑《为爱祝福》,其中的一首《甜甜小妹》为杨钰莹带来了“甜妹子”的称号,也为其甜歌之路打下基础。

  《为爱祝福》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12月一年一度的音像订货会上,杨岗丽从此改用艺名杨钰莹。《为爱祝福》现场订货就已经达到20万盒,这个销售数字无论是对于刚刚出道的杨钰莹,还是正在尝试进行甜歌原创的音乐人,都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数字。它显示在市场上,内地原创歌曲第一次打败了港台歌曲,彻底打破了内地音像市场一度由港台歌曲一统天下的局面。

  1992年,毛宁也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请让我的情感留在你身边》,销量过百万盒,其中《涛声依旧》更让毛宁一举成为当时全国最红的男歌手之一。在毛宁、杨钰莹当红的年代,广东乐坛人才济济,林依轮、高林生、伊扬、李春波、林萍、甘萍、陈明等,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人人都是大明星。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红的广东歌手相继北飞,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期待着更大的发展。那些曾经创造了辉煌的音乐人们也相继有了不同的发展,毕晓世当了海蝶唱片的副老总,李海鹰扎根北京,捞仔经常为电视剧配乐,始终留守在广州的陈小奇苦苦坚持着,做着发烧唱片和不知名小歌手。每次谈及广东乐坛的发展,陈小奇都很感慨,但也无力回天。

  不过放眼全国,除了广东,还有哪个地方能够完整而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当代流行乐坛发展的全过程?又有哪个地方能够像广东流行乐坛一样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优秀音乐人和优秀作品?

  (部分内容选自陈丹苗的《那歌那人那事》)

  讲述

  广东歌坛粒粒都系星

  口述 李达成(曾获省港“88未来偶像争霸战”冠军,是广东粤语歌坛获奖最多的歌手,成为当时作为全国娱乐大本营的广州最红的歌星之一。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能够在广州体育馆连开三场个唱票房全满的国内歌手,其飘逸的舞姿冠绝南国。)

  采写 新快报记者 贺雅佳

  我是1985年加入红玫瑰轻音乐团当独唱演员的,那时候我们都是业余歌手,晚上下班以后唱歌厅,一年大概有一次到外地演出的机会。在我出道的时候,音乐茶座正流行,那时大家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餐厅、饭店吃完晚饭就会把桌子搬开,组织一场演出,有音响有灯光,乐手都是从粤曲界转型来的,独唱的就是我们这批人,唱的基本都是港台流行歌。当时,我们一晚演唱大概可以拿8~25元,我们也没有所谓的赶场之说,一晚就只是唱一场,除非是有人病了,我们临时去救场。和后来的歌手有助手有保姆车相比,我们那时要艰苦得多,大家都是骑自行车的,后来有点钱了就买摩托车。

  1986年,太平洋公司艺术团成立,1987年底香港亚视来找人参加1988年的“未来偶像争霸战”,当时我是拿了最具娱乐精神奖、造型创意奖和未来偶像冠军,当年就签了华纳。在香港发展的一年多时间里,推出了一张黑胶唱片《再下一次》,反响不错,也跟罗文这些前辈成为朋友,但是到了1989年,因为当时大环境的一些原因,多次往返的签注被中断了,我就回到了广州,那个时候演唱的不再是港台作品了,而是本地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上跟港台作品非常相似。

  当时,广东乐坛在全国首屈一指,广东歌坛粒粒都是明星,而且大家都很团结。那时候我们经常去全国各地演出,同台的也有北方的一些歌手,只有我们广东这些人,是从来不在乎谁开场谁压轴,大家的关系很融洽。那时候,我们的录音带,随随便便就能卖十几万盒,销量好的可以达到几十万盒,那种辉煌是跟现在没法比的。不过那时候,唱片公司是不会给我们拍MV的,MV是电视台主动拍的,唱片公司只负责发行。而且那时候,录音带卖得再好,歌手能拿到的也是固定那么多钱,当时的运作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到了1991年,我因为一些个人的问题逐渐退出了乐坛,沉沦了好几年,不过那时候广东乐坛依旧非常红火,毛宁、杨钰莹他们比我们在的时候更红了,全国没人不知道他们,整个广东乐坛是处于上升阶段的。

  随着社会的越来越开放和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后来慢慢广东歌手都去北京发展了,广东乐坛的优势也没有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大势所趋,广东被称为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是因为这里开放得早,等大家都开放了,机会是平等的时候,歌手们就会发现不管在广东怎么红都不及上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红。不过,这么多年唯一没变的是,广东的音乐人始终都很团结。前段时间,我提议给盲童们搞一次筹款晚会,各个阶段的歌手都来了,这种凝聚力是其他地方很难有的。

  广州需要音乐一条街

  ■口述 陈小奇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当时是“文革”开始以后,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书读的,没有书读干什么?那个时候我小学还没有毕业,唯一给我们的一种乐趣就是寻找一种让自己能够过得舒服一点的生活。所以,我当时写字比较多一点,音乐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学习的,当时也买不起乐器,所以只能自己去制作一些乐器,自己制作笛子、二胡,包括自己上山打蛇,当时年少气盛是不太害怕的。到了中学,我是中学的宣传队乐队的队员,到了工厂我是乐队队长,到了大学也是在艺术团里面搞音乐。但是,当时只是觉得音乐可以玩一玩,不是认真的。

  我到了唱片公司要写很多歌词,做一些跟音乐有关的事情,戏曲我们还继续在做,但周边的环境都是流行音乐的东西。全国当时只有两个唱片公司做流行音乐,一个是太平洋,一个是中唱,引进了立体声技术,我很有幸能够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今天我们依然对广东这块土地有热情,我们不希望我们这一代音乐人一起打下来的广东乐坛这么好的局面就这么轻易地放弃——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哪怕一分钱也没有,我们照样搞了很多的活动。我们能够坚持到现在搞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广东这块土地适合我们,我们一直在坚持。

  广州能否搞一条像百老汇似的娱乐街?如果有的话,就会集中起来,包括酒吧、小剧场等,一条这样的街,很有特色,也有条件。借助音乐一条街,筑巢引凤,做市场也需要成行成市。广东的平民文化底蕴很浓厚,更有娱乐的兴趣,商业文化发达,还是大有希望。新的文化因素一出现,就像当时的网络音乐一样,只要能抓住,一样还可以再次崛起。广东音乐拿什么和别人比呢?古典的比不过北京,民族的比不过上海,能叫板的就只有流行音乐了。只要我们足够重视,营造好的产业环境,人才自然就来了。(节选自《岭南大讲坛》)

  广东人把香港经验带到全国

  口述 凌生(70后出生,演出行业多年从业经验,曾参与过张学友、陈奕迅、容祖儿、郑少秋等演出的策划与实际工作)

  采写 吴明

  我从事演出行业的具体工作已经很多年了,算是这个行业内的老手了。其实在广州市场上,演唱会的操作已经很成熟了,不过早期有很多在行业内的操作班底已经转到北京和上海发展了,不夸张地说,全国这个行业的演出策划班底有着很多广东的背景。

  广东这边由于和香港的演出界接触得早,所以很有经验。香港那边做演唱会设备上非常专业,并且按步骤设置现场,第一步是设置layher架,然后第二步放灯光架,第三步是音响进场,接着是彩屏,最后一步是特效,这些次序不能颠倒,所以布置起来效率很高。而在内地,由于没有按照步骤,有时候做起来很混乱,很浪费时间。在演出方面,(20世纪)90年代广东这边的人就把从香港那个班底那边学到的经验带到全国。

  做演出其实是件很繁琐的事,有很多细节和步骤,从场地选定、租场、片区划分,到验票、安保、指示牌制作,再到向文化部门报批、税务、公安、消防、供电、医疗保险,最后还有媒体宣传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一环扣着一环。在这个具体的操作中,广东的公司是很高效的,我们有时去内地做活动,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办法还是比较老套,时间紧任务急时,恐怕会比较麻烦,要出问题的。

  我们也并不是说一点问题也不出,不过一般都能按照自己的套路把整个活动搞掂。我个人在参与这些活动上,也出现过一些小问题,2007年的新年音乐会首次在广州举行,李云迪和中国爱乐乐团在那次活动中都有出席,央视还进行了直播。我当时负责舞台美术,晚上让人搭了一晚上的舞台,并且做了“新年音乐会”的字样,清晨五六点时,灯光师傅一开灯,我们发现糟了,由于做成大字的材料是有机片,反光很强,鲜黄色的字变成土黄色,十分难看,由于当天早上10点钟彩排就要开始,所以只能用背胶将那些字重新粘贴好,这些大字都是两米乘两米的规格,这一弄又是好几个小时,不过在彩排前,大家还是把那些字全部弄好,直到晚上的正式演出,效果也没有出现任何影响。

  2000年后,各地的演出都逐渐多了起来,大家经验也都在增长,现在中国的演出方面已经成熟起来,不过要是和美国、日本、韩国的同行相比起来,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学的。

  瞬间

  金童玉女

  时间:1990年 地点:广州

  1990年,广州的新时代唱片公司率先把香港唱片业的艺人签约制引入内地,成功打造了毛宁、杨钰莹这对“金童玉女”,时至今日谈起广东流行乐坛的辉煌,人们最先想到的依旧是毛宁、杨钰莹。

  定格

  《弯弯的月亮》

  这是一首中国现时通俗歌曲的代表作品。作者李海鹰抓住了流行音乐的精髓并且成功地与古典、民族元素进行嫁接,在当代音乐界有突出的贡献。

  这首歌创作于1989年,电台介绍说是为1988青歌赛冠军陈汝佳“量身定做”。陈汝佳唱了这首歌以后不久,很多歌手也都翻唱了这首歌,然而并无惊艳。与陈汝佳风格较为不同的是刘欢版本。

  《爱情鸟》

  1993年11月,林依轮签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爱情鸟》。1993年林依轮的《爱情鸟》费尽周折终于出版了。专辑初战告捷,他第一次和一线歌手那英、李玲玉、艾静等人同台亮相,终于走上了星光大道。从那时起,林依轮的《爱情鸟》飞遍全中国,在无数恋爱男女口中传唱,后来很多人在街上见到他,都说:“爱情鸟来了!”

  《涛声依旧》

  这是一首百年难遇的经典!由此,内地流行音乐首度成功包装的杨钰莹、毛宁这对金童玉女开始了他们的娱乐圈神话!广州新时代唱片公司是后来所有内地唱片公司的雏形,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南派胜过北派,而后北移至首都。《涛声依旧》的成功,宣告中国唱片业成功启航,走向相对成熟期。

  留声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风靡一时的《涛声依旧》歌词

  大时代

  1977年5月1日,广东出现了全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揭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初,有歌手开始翻唱港台歌曲,而且大多是粤语,国语原创的很少,包括有廖百威、吕念祖、汤莉、唐彪、安李、王建业、李达成、薛莹、麦子杰等。

  从1993年开始,毛宁、陈明、甘萍、杨钰莹、林依轮、王子鸣、高林生等人走上舞台,这个时期是广东流行音乐最辉煌的时期。

  不过,广东流行乐坛从1996年开始“急剧滑坡”,接着开始“水土流失”。单是音乐人方面,就有早期的解承强、李海鹰,后来的浮克、樊孝斌、陈梓秋到最近的兰斋、毕晓世等十多位音乐人纷纷北上。而歌手方面,陈明、毛宁、李春波、林依轮等人的“北飞”也使乐坛境况堪忧。

  1996年后,随着张敬轩、邵雨涵、吴迪文、易惠、施文斌等新人逐渐为人熟悉后,广东本地乐坛似乎终于看到了些许曙光。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