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04 03:15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项目带动 龙头培植 资源整合 本报讯(记者赵建军)2006年,平顺县河南滩村开始建花椒芽菜大棚,当时,平均亩产值近3000元;去年,村里与平顺大红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平均亩产值达到1.2万元。
据悉,目前该县种植花椒芽菜近1200亩,带动贫困户1200多户。
产业化扶贫是近几年我省推出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是持续稳定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2003年,我省从贫困地区选出120个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通过财政贴息支持方式,帮助扶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05年和2008年,全省先后两次共有32个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让扶贫开发项目与扶贫龙头企业成功对接,通过实施“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据悉,截至目前,全省受益于扶贫龙头企业的农户超过14万,约40多万农民从产业化扶贫链条中获益。
为保护农户利益,在项目对接上,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生产风险由农户承担,经营、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使公司和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整体。
贫困群众扩大产业化发展存在资金瓶颈困难,2005年,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我省开始实行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试点,全力推进产业化的发展。到去年底,3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为6.06亿元到户贷款支付贴息资金5064万元,带动7.79万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左权县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集收购、加工和基地建设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总资产达4200万元。在该公司的带动下,直接拉动该县6个乡镇120个村,7100余农户从中受益。
此外,2006年我省启动实施的“两区”开发战略,在壮大企业的同时,也逐步形成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企业蜂群。省政府每年筹集资金9亿元,采取优先立项、贴息扶持、财政资金以资本入股等措施,扶持各类产业开发项目402个。到去年底,402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319个项目投产,184个项目达产能力80%以上。初步统计,全省59个“两区”县中,有4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效益逐步凸显。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