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连9月5日电(记者闫平)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两年来,共实现集装箱吞吐量340万标箱、操作船舶3600艘次、货物进出口300亿美元、保税业务货值70亿美元,向探索中国特色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迈出了新的一步。
大连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卢林说,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工贸易企业和跨国物流企业更加重视利用保税港区优化经营模式,发展出口集运、进口分拨、生产配送、定制配送、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业务,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大窑湾保税港区共实现保税业务货值21.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9.6%,实现了金融危机下保税业务跨越式增长,表现出保税港区蓬勃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一期启动区于2007年6月通过国务院十部委联合验收,8月正式封关运作。目前,已转让、出租和作价入股土地128万平方米,有6个集装箱泊位投入使用,年处理集装箱能力接近200万标箱。
据介绍,大窑湾保税港区运作以来,一直在全国保税港区中承担着监管改革先行区的角色。海关、检验检疫、港务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通力协作,调整业务操作流程,实现了“先提货入区、后电子报备”的保税监管模式,集中报关、分批出入区等一系列先进监管模式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保障了保税港区政策和功能优势的发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是国际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区域经济龙头的中国部分港口城市开始了保税区与港口联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新一轮改革。
据了解,2005年12月,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开始封关启用,保税港区由此成为中国内地实行类似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初始样板。目前,全国已批准12家保税港区,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等4家保税港区封关运作。
大连保税区是东北唯一的保税区,大窑湾港区是大连港的核心港区,承担着东北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的运输。卢林说,实践证明,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在完善口岸服务体系,促进国际中转业务发展,推动大连及东北地区加工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有效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窑湾保税港区运作以后,其政策功能优势引起了周边区域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大型电子制造企业的浓厚兴趣。东芝、佳能等企业利用保税港区在保税仓储、检测维修、集中通关方面的政策优势,在保税港区设立进口原材料和产成品分拨配送基地,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及时配送服务,实现工厂零库存管理。
目前,已有俄罗斯等国23艘次、近4万吨远洋捕捞冻品货物,进入大窑湾保税港区开展保税仓储和中转业务,并开拓了冷藏水产品岸边直转业务,实现了保税港区冷藏中转业务的新突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