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6日体育专电 (记者史春东)在北京残奥会开幕一周年之际,记者回访了北京残奥会部分获奖选手,听他们讲诉残奥会后的生活与感受。当辉煌成为过去,回到平静的生活中,他们仍勇敢、乐观地面对困难与挑战。
黄敏:努力把今天的生活、学习做好 黄敏在8岁的时候,一次意外事故,让她失去了左手。在北京残奥会游泳比赛中,她获得一金二银。
说起今天的生活,黄敏透出乐观和自信。她在电话里对记者说:“残奥会结束后从北京回到我的家乡云南,开始过平淡、没有比赛训练的生活。今年我已经26岁,目前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法律系。我的文化基础差,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太多,有时候想退,心里好矛盾。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继续读书这条路,我只有一点点的攻,一点点的学。目前我已经考了几门课,都过了。感到读书真不容易。”
她说:“参加两届残奥会,游泳与我生活相伴,现在每周游泳课上四次,年底要去参加省运会,至于是否参加伦敦残奥会,没敢想太多,努力把今天的生活、学习做好再说吧。”
郭严冬:争取做职业球员 郭严冬是北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篮球队家境最差、年龄最小、残疾最重,却在场上拼得最凶的一名队员,今年21岁。17岁那年,他在北京的建筑工地上从高空掉下。虽然侥幸生还,却成了一级残疾,胸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借钱医治,打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苦命的孩子沾到体育的边,并成为国家队的一员。
记者6日下午与他通电话时,他正在北京队的大兴基地房间中看电视。他说:“北京残奥会以后,好长时间心情都不好,离开运动队,生活怎么办,哪里有工作?晚上睡不好,就想这个事情。现在官司打了下来,建筑公司老板仅赔十万元,我还了就医的钱,就没有了。”
“再过三天,国家队要集中了,参加亚洲锦标赛,我盼着数着天数,离开轮椅篮球谁会要我呀?我只有好好打球,争取成为一名职业球员。”他说,“参加伦敦残奥会很难,中国队水平在亚洲排第五、六,要挤进前三方可入围,我只有拼了,轮椅篮球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杨博尊:做生活的强者 杨博尊19岁时,因病成为盲人,几年前开始练习游泳,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收获1金3银,并两次打破世界纪录。
他对记者说,北京残奥会已经成了历史,走下领奖台我的一切为零,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想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目前挑战太多,过去我仅有60多公斤,现在接近100公斤了。我目前已经结婚,今年3月又上了大学,我喜欢音乐,还出了唱片。游泳给了我许多回报,我还成了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今年,我如何走下去?我的爱好太多,注定挑战更大。今年我还去了地震灾区,拉到了灾区孩子们的手,跟他们一起唱歌,了了我的一桩心事。
谈起未来,他说:“不论我走哪一条路,都要做生活的强者,做一个有爱心、积极回报社会的年轻人,这就是我的目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