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当阔别56年之久的“老连长”胡本章(右)带着鲜花出现在面前,“小袁”袁鸿周撑着座椅扶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董建善 图 |
|
84岁的退伍老兵胡本章在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 早报见习记者 王浩然 图 |
一声“连长”划过60年时空 生死战友泪眼重逢
60年前,他俩同在第三野战军27军240团1营1连。
60年前,他是他的连长,他是他的通讯员。
60年前,他俩在枪林弹雨中救过对方的性命。
60年前,他俩共同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共同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时光飞逝,转眼便是一个甲子。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迎来新中国60岁的生日。这个国庆,对于胡本章、袁鸿周这两位老人来说,有着久别重逢的非凡意义:自抗美援朝战争后,他们已阔别56年之久。
8月31日,在上海的亲戚家,来自贵州的80岁老人袁鸿周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刚动完头部手术的他身体还很虚弱,甚至无法站立起来。老人频频望向虚掩着的房门,等待着那个人将它推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门被推开了。是他!真的是他!不知不觉中,双手忽然有了一股力量,袁鸿周撑着座椅扶手颤颤巍巍地站立了起来:“连长,我终于又见到你了!”
是的,出现在袁鸿周面前的就是当年第三野战军27军240团1营1连的连长胡本章,他不但是袁鸿周无比敬爱的上司、生死相交的兄长,更是他心中英勇善战的英雄。如今,胡本章居住在老西门街道。
尽管面前的胡本章已经84岁了,但在袁鸿周眼里,他却一点都没变。袁鸿周紧紧拉住老连长的手:“连长,我一眼就认出你了。”
被袁鸿周拉住的右手微微颤抖着,由于在60年前的上海解放战争中被炸弹炸伤,胡本章的左手根本伸不直,但他依然费力地、坚定地将左手盖在袁鸿周的双手上,就这样,两双手牢牢地抓在了一起。
峥嵘岁月,他俩历经生死 64年前,胡本章原来的通讯员在一次战争中牺牲了,虽然感到万分悲痛,但仗还要继续打。于是,年仅16岁的袁鸿周第一次被带到了胡本章的面前。在胡本章眼里,袁鸿周是个瘦瘦小小非常可爱的小男孩,“这孩子挺机灵,可以培养。”
“小袁”两救“连长” 胡本章与袁鸿周的故事要从60年前讲起,当时胡本章是第三野战军27军240团1营1连的连长,袁鸿周则是胡本章身边的通讯员。
胡本章与袁鸿周共同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了生死相依的好兄弟。袁鸿周总是尊敬地称胡本章“连长”,胡本章则亲切地叫他“小袁”。
“我永远都忘不了1949年4月20日,就是那一天,小袁救了我的命。”在胡本章的记忆里,有着几次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而其中有两次,都是因为身边有小袁,他才能活下来。
1949年4月20日,正是渡江战役开战的时刻。当时,胡本章的部队正在安徽无畏县作战,上级给胡本章的命令是晚上11点一定要过长江。
“要尽快上岸!要尽快上岸!”带领着全连战士,乘坐着飞速前行的小船,胡本章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只有上岸,我们才能站稳脚跟;只有上岸,我们才能取得优势;只有上岸,仗才能继续打下去……”
或许是当时天实在太黑,或许是一心只想着上岸,也或许是在之前战争中被炸弹炸伤了眼球,影响了视力,总之,在胡本章乘坐的小船距离岸边还剩五六米时,他丝毫未曾察觉自己脚下仍是滔滔江水,心急如焚的他“噌”地一下就从小船上蹿了起来,迫不及待地要往岸上跳。这个举动可吓坏了一边的袁鸿周。“连长,不能跳!”虽然体型瘦小,但袁鸿周却使出了浑身力气死死拽住了胡本章,这才使胡本章没有落水。
“我是山东人,不会游泳,一旦落水很可能就没命了。那次幸亏小袁机紧,否则我恐怕会就此枉送了性命。”对于60年前的那次经历,胡本章至今都记忆犹新。
而令胡本章更为感动的是,不久之后,袁鸿周第二次救了自己。
“我们的部队从无畏县一路进宣城至乌县、至嘉兴,最后一直打到了松江。那天,上级又要求我凌晨1点前一定要冲过四号桥。我记得当时自己被炸弹炸伤了手臂,一直在流血,已经无法作战了。那时,小袁一直在我身边,他一路掩护我,将我送到了位于七宝中学的七宝卫生营。”胡本章说,在卫生营里,小袁一直非常关心自己的伤势,甚至坚持不看到连长得到救治就不肯走。“是我执意把他"赶"走的,我希望他能够跟着部队打下大上海。”
就这样,袁鸿周回到了部队,跟着部队打下苏州河南岸、北岸,跟着部队睡在南京路上,跟着部队迎来上海解放。
是“连长”更是恩人 而在袁鸿周心里,胡本章也同样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在1949年5月24日晚上的一场战争中,第三野战军27军240团1营1连作为冲在最前面的“前进连”向敌人发出最猛烈的进攻。当晚,胡本章的连队需要冲过江岸,击垮敌人的防线。
用竹竿测了一下水深,发现不过几十厘米,胡本章下令立即冲锋。但大家都没料到的是,在冲锋的过程中,居然涨潮了。潮水淹过了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冲在前面的袁鸿周没有看清,径直冲了上去。
结果,袁鸿周的衣服被钩在了铁丝网上,而潮水不断地在涨,很快淹没了袁鸿周的鼻子,他拼命挣脱却始终没能脱身。眼看着一边是敌人的枪林弹雨,一边是迅速高涨的江水……就在他手足无措的那一刹那,一双强有力的大手伸了过来。“那是连长的手!”袁鸿周终于又看到了希望。胡本章奋不顾身,他狠狠拽了好几下,终于把小袁从铁丝网上拽了下来,并带他冲上了岸。
“在另一场战争中,连长也再次救了我,记得当时敌人正在连环发炮,连长眼看我有危险,一把把我推到了稻田里,我这才躲过一劫。”
正是如此非凡的经历,使得胡本章与袁鸿周成为了真正的生死之交。
战场一别,56载天各一方 1956年,袁鸿周给胡本章写了封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在新疆的生活和工作,他告诉胡本章:“新疆的冬天和我们在朝鲜时一样冷,我在新疆找了个对象,结婚了……”这次通信,却成了胡本章与袁鸿周之间的最后一次联络。自朝鲜战场上一别后,两人已有56个春秋未曾见面,53个春秋音信全无。
53个春秋音信全无 1950年,胡本章与袁鸿周又共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时,胡本章已升任27军240团3营营长,而袁鸿周也在1营当上了排长。
据胡本章回忆,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自己和小袁虽然无法经常见面,但还是能通过电话进行联络。有时候,自己还会骑着马特地前往1营看望小袁。
可惜1953年回国以后,两人就再也没能见上面,胡本章前往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袁鸿周则被派往新疆伊犁支持边防工作。
1955年,袁鸿周请了探亲假从新疆回老家贵州,回家之前专门绕了远路来到上海看望连长。但是由于胡本章身在南京,袁鸿周的上海之行扑了个空。
1956年,袁鸿周给胡本章写了封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在新疆的生活和工作,他告诉胡本章:“新疆的冬天和我们在朝鲜时一样冷,我在新疆找了个对象,结婚了……”
这次通信,却成了胡本章与袁鸿周之间的最后一次联络。之后,胡本章在上海搬了家,而袁鸿周在新疆也换了好几个岗位,两人几次试图联系对方,但都没有成功。
自朝鲜战场上一别后,两人已有56个春秋未曾见面,53个春秋音信全无。
在网络上寻找“老连长”
今年夏天,已患了脑瘤的袁鸿周需要到上海就医。虽然身染疾病,但80岁的老人却仍然念念不忘60年前的“连长”胡本章。“连长还活着吗?他还生活在上海吗?我还能见到他吗?”老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怎么才能找到连长呢?围绕这个问题,袁鸿周思索良久,忽然他想到现在许多年轻人都通过网络查找信息,或许能在网上发现连长的线索也未可知呢。
在到达上海,并进行了手术之后,袁鸿周一刻也不愿意休息,他嘱咐自己在上海生活的一个年轻后辈立刻上网查找“连长”胡本章的下落。
黄天不负苦心人。在输入了“胡本章”三个字后,电脑里显示的词条中,恰恰有一条是老西门街道《老西门家园》网络版的文章,文章中介绍了胡本章的事迹。
“对!这个就是我们的连长!”欣喜万分的袁鸿周又马上让亲戚打电话到老西门街道询问,终于在街道民政科得到了“该街道确有胡本章此人”的答复。
明年世博,再来上海看连长 “袁鸿周是谁?”胡本章疑惑了。挂了电话之后,胡本章把这件事告诉了老伴顾月娟。“姓袁,来自贵州,会不会是你以前一直提到的"小袁"?”
“袁鸿周老人是谁?” 今年8月26日,胡本章接到了来自街道民政科的电话,电话中称有一位名叫袁鸿周的老人从贵州六盘水市来到上海,要与自己见面。
通过街道民政科的帮助,胡本章与袁鸿周再次联系上了。得知袁鸿周刚刚做完手术,不能走路,老连长决定,带着老伴亲自去看望通讯员。而此后的几个晚上,胡本章居然激动地久久不能入睡。
一声“连长”划过60年
8月31日,两位阔别56年的老者终于在新中国60周岁来临之际再次见面了。就在房门被推开的那一刻,一声“连长”划过了60年的距离……
两位老者足足交谈了2个小时,他们回忆了过去共同度过的岁月,回忆曾经的那些战友。“副连长、指导员、卫生员……他们可都找不到了呢。”说起这些,两位老人都是泪光点点。
袁鸿周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会回老家好好养病,争取在明年世博会召开时,再来上海,看望老连长。
(责任编辑:郑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