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一个“腐败重灾区”的重建之路 “在监狱里可以召开市委常委会了”,外界曾经这样形容湖南郴州系列腐败案。2006年下半年以来,原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市长周政坤、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副市长雷渊利、宣传部长樊甲生、组织部长刘清江等接连因受贿等问题落马。
8月14日,湖南省高院对李大伦和曾锦春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二审公开宣判,维持对两人的一审判决。李大伦和其妻受贿所得财物1374万余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财物达2181万余元,被判死缓。曾锦春单独或伙同其妻和子女索贿、受贿3123万余元,尚有952万余元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被判死刑。
一个地市级班子内落马的领导干部如此之多,全国罕见。原纪委书记曾锦春利用“双规”等权力,在矿产承包、干部选拔任用、工程承揽及招投标等方面大肆敛财,震惊社会。半月谈记者在省高院二审判决书上看到,曾锦春“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民愤极大,且没有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罪该处死”。
系列腐败案对郴州官场的打击,不亚于一场八级地震。
三年努力重建,党政公信力显转机 郴州系列腐败案最大的后遗症,就是“老百姓不再轻易相信台上的领导”。
郴州市苏仙区八一路是条商业街,有600余家经营户。郴州系列腐败案事发后,社区曾经对经营户的政治身份调查摸底,一些人虽然是共产党员,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政治面貌。从事社区工作近10年的社区专干金燕告诉记者,这与系列腐败案的曝光有直接关系。“这些案子使他们内心愤怒,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系列腐败案使得当时郴州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市委、市政府的公信力接近崩溃。
2006年,湖南省委调派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葛洪元担任郴州市委书记,从外地调派了一批官员补充郴州班子。新一届市委提出了“打基础、创环境、反腐败、促发展”的工作方针。2008年底,原市长戴道晋继任市委书记,省商务厅长向力力担任郴州市长,提出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争取湖南省出台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34条政策”,以此凝聚人心。
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一度使郴州成为“孤城”,全城断水、断电、断路,举国上下关注。但正是在这场天灾中,郴州的政权机构和干部队伍被有效动员起来,冰冻雨雪中他们展现的勇气、责任和担当,让当地民众为官场地震之后的官员表现打了一次高分,外界将“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称号送给了郴州。
从2006年下半年系列腐败案发至今近3年,尽管反腐败的任务仍然不容忽视,郴州市委、市政府重塑公信力的举动已显现转机。今年上半年,郴州GDP增幅为19.6%,在全省市州中排名第一。社会治安民调全省排名由去年第14位上升到第8位。记者在郴州感受到,很多干部精神振奋,民间舆论谈腐败的开始减少,谈发展的增多。市委书记戴道晋认为,经过两年调整,郴州不论经济增长还是老百姓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都处于“触底回升”的恢复增长阶段。他认为,天灾人祸确实对郴州短期造成了重挫,但如果郴州上下善于反思并汲取教训,将有益于长期的发展。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