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人间正道是沧桑—华西都市报

E-mail寄来9旬生物专家的“网虫”新生活

“5·12”地震后半小时,陈老在孙女的陪伴下,在空地上继续用电脑写自传(翻拍)
“5·12”地震后半小时,陈老在孙女的陪伴下,在空地上继续用电脑写自传(翻拍)

  一辈子热爱读书  鼓励子女走出家门去求学

  一辈子热爱读书的陈廷祚说,书是他最好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都陪伴着他。三女儿陈建源跟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哥哥姐姐都下乡了那会儿,她陪在父亲的身边。她记得很清楚,家里总少不了两本书,一本是《Nature》,一本是《Science》。后来她才知道,这两本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学术期刊,父亲从所里的图书馆借来仔细翻阅,一期不落。每次进城,父亲总是要去春熙路的一家外文书店。那时候只能凭工作证进店买书,父亲就总是让她在外面等着。

  陈廷祚自己爱读书,也时常教育下一代要认真读书。“文革”时期,看见孩子们都读不成书,无所事事,他心急如焚。女儿陈建源说,“他那时候从图书馆借些医学书回来给我看,但都是些内科学什么的,我怎么看得懂嘛,现在想起来,他可能也是太着急了。”

  在父亲的鼓励下,陈建源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那一年她已经25岁。大儿子陈建中在西昌当了9年的知青后,被川师破格录取,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后来又先后去了陕西师范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任教。“父亲和别人不一样,他不会把我们留在身边,而是鼓励我们走出家门,这样才能见多识广。”陈建源说。

  随着改革开放,陈老的孩子们在他的教育和鼓励下,不仅走出了家门,还走出了国门。现在老人的二女儿在美国定居,三女儿生活在北京,第三代的4个孙辈全都在美国求学、工作。大女儿陈建华说:“父亲经常给我们讲他留学的故事,他说在国外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年轻人还是应该出去看看。在他的影响下,孙子们都去美国求学了,这在我们所的院里还真不多见”。

  一次病后学上网  电脑上敲出24万字书稿

  因为爱看书,晚年的陈廷祚“被迫”学会了上网。

  陈建源告诉记者,一次中风以后,老人握笔困难,根本不能用钢笔写字。在美国定居的二姐带回了一台电脑给他。一开始,老人并不能接受这个新玩意儿,推脱说自己学不会,电脑在家一搁就是两三年。

  2007年,陈建源从北京回到成都,她决定教父亲使用电脑。她先在互联网上把父亲常看的期刊杂志全部找到,然后拿给父亲看,并给他做思想工作:“你现在已经不能跑图书馆借书了,对于爱书如命的你,互联网就是最方便快捷的。”看到自己心爱的书本能在网上轻易找到,老人动心了,他决定跟着女儿学电脑。

  万事开头难,加之陈廷祚耳朵听不见,学习就更加艰难。他听不见电脑运行的声音,也听不见电脑的提示音,和女儿也只能用纸笔交流。但凭着自己的毅力,老人最终还是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学会了使用电脑。

  打字,对年轻人来说是吃饭一样的简单,但对陈廷祚来说,则是另一个挑战。刚开始,他只会用英文输入,于是他决定学习中文打字。但江苏人的口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区别,很多字按照老人的读法是打不出来的。为了打字,陈廷祚在电脑旁放了一本新华字典,一遇到打不出来的字,就查字典。久而久之,他对每个字的发音都烂熟于心。现在,中文打字对于老人来说已经不成问题。

  学会打字以后,老人开始整理自己的书稿。右手不听使唤,老人就把左手放在右手上控制力度和位置。24万字的《陈情表》,每一个字都是老人自己用颤巍巍的双手打出来的。

  现在,陈廷祚每天要花10个小时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发邮件、看新闻、读学术期刊。平时,老人一家人都在网上交流,家里三个人就有三台电脑。子女们都说,老人肯定算得上是中国最老的“网虫”。

  临近采访结束,陈建源突然想起多年以前老人曾给她们讲过的话,“耳朵聋了,没关系,只要眼睛好,能看书就什么也不怕了。”

  记者周海波实习生付甦婕摄影杨涛

[上一页] [1] [2]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