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西南大学攻读博士(9月11日《重庆晚报》)。
半数党政一把手在大学里读在职博士,正面的解读是官员求知欲强,是干部知识化的表现,这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执政能力。
但仔细探究,似乎没那么简单,官员读博成风,有太多疑惑须向公众交代清楚,如学费、时间、学历等。
众所周知,在职博士收费不菲,三年下来,数万元是少不了的。党政一把手读博,钱谁出?按照政治常识,自掏腰包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理由让公款埋单,让纳税人付账。但在现实语境下,官员公费读博由来已久,并非是新鲜事。重庆官员在职读博风,这方面也值得拷问。
倘若严格按博士教育的教学程序,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写论文。官员读博,时间又怎么解决?平时官员老说忙,没空下基层,可读博却有时间,这正常吗?严格地说,官员的时间(除法定节假日外)都是公众的,应该为公众服务,而官员浪费办公时间读博,无疑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害。
再就是文凭的含金量,这是官员在职读博最受公众诟病的问题。一位从大学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学生,要顺利完成博士学业非常不易,试问那些平日里“日理万机”的官员,用业余时间象征性地上学、听课,凭什么就能轻易取得博士文凭?他们都是天才?恐怕多数官员的选择无非两条路:要么用权力、金钱请“枪手”,代写论文;要么金钱开路,“公关”学校,放自己一马。无论哪条路,都可以肯定,官员在职读研所得的文凭多半是拧得出水的“注水肉”。
反倒是那些老老实实填写真实学历的官员,给官场吹来一股清风。像不久前到苏州履新的蒋宏坤,学历是“在职大专”,就意外地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褒扬。官员追求知识、学历,也是好事,而要把好事办好,就要恪守学术底线,不能假公济私,更不能以私害公。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