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底,国际金融危机让大量农民工失去了赖以谋生的“饭碗”,一时间返乡农民工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半年多过去了,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他们有的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有的通过自主创业谋到了新出路,有的重新外出务工。
这些返乡农民工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经历了些什么?如今的生活状态如何?请看本报记者从重庆、广东、江西发回的报道。
失去生活来源返乡,林世碧建起农家乐—— 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9月的重庆依旧烈日当空,酷热难耐。9月1日中午,来到重庆江北区双溪村返乡农民工林世碧的农家乐旁,远远就看见她蹲在鱼塘边干活。“这个农家乐虽小,但是我的一片心血,以后的生活全靠它了。”林世碧说。
林世碧的农家乐在一条村级公路边,农家乐确实很小,甚至有些简陋,除了一个鱼塘,就只有一间供客人吃饭的小屋子,里面摆了七八张桌子。由于她人实在、服务热情,生意很好。
林世碧今年35岁,1996年,她南下打工,在深圳、厦门等地干过饭店服务员、纺织工等,每月大约能挣1500元左右。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林世碧不得已回到了家乡。
10多年的打工生涯把林世碧磨炼得远比一般农村姑娘有远见。回家后,她没有因失去生活来源而垂头丧气。通过考察,她决定自己创业,办一家以钓鱼、住宿、吃饭为主的农家乐。为学习养鱼技术和农家乐的管理知识,林世碧成天泡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每周二的远程教育,她更是一次都没缺席过。
开业初期,经营异常顺利,生意好得连林世碧自己都没想到,看着一拨拨接踵而至的客人,她笑得合不拢嘴,富裕生活仿佛已触手可及。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底的一天早上,林世碧像往常一样来到鱼塘边,眼前的一切让她惊呆了,鱼塘里的鱼全部死了,浮在水面上。是不怀好意的人投了毒!“当时我的眼泪就像洪水一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林世碧眼睛又红了。
投毒事件让林世碧价值2万多元的鱼仅剩不到2000元。“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林世碧又买回来一批鱼,这次,她照顾得更加仔细。
然而,命运仿佛就是要折磨这个弱女子,眼看就要过年了,这批鱼又生病了。林世碧急了,看书查资料、到处找有经验的人请教,但都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只能眼睁睁看着鱼一条条死去。“那段时间,我做梦都是死鱼的样子,春节都不知道是怎样过的。”
两次致命的打击没有让倔强的林世碧倒下去,她又借了2万多元,买来鱼种放养在鱼塘里。1个多月过去了,就在林世碧以为一切磨难都已结束了的时候,今年六七月,连续两场大暴雨,山洪连续两次冲垮了鱼塘,鱼又损失了一大半。林世碧咬紧牙关,又一次挺了过来。
风雨之后终见彩虹。面对如此坚强的女子,命运也不得不向她低头,如今,林世碧的农家乐终于走上了正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下一步我要把农家乐的环境搞得再好一点,增加客房和娱乐设施,再招几个服务员。一步一个脚印地干,我坚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两次返乡,阿婷又两次选择返回珠三角—— 折腾半年多,总算安稳了 给阿婷打电话的时候是上周日的晚上,她正在逛街。
“好久没有这么轻松了。”阿婷的“轻松”意味深长。她现在东莞一家手袋厂打工,包吃包住1400元,加上加班工资多的时候可以拿到近两千元。“折腾了半年多,总算安稳了。”
“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找。”她告诉记者,“很忙,我们厂还缺工人。”
17岁离开家乡广西昭平县的阿婷,在广东珠三角打工11年,去年底,她第一次见识了珠三角的萧条。“当时厂里的工资降到最低,没有订单,也没有班加。”工厂几乎进入停滞状态,开始放无薪假期。春节前她辞了工。
回乡过年她才发现,遇到同样情况的同村还有不少。但他们并不相信一向好找工作的珠三角会没有岗位。年后,几个年轻人和往年一样回到珠三角。但很快他们发现,原本随处可见的岗位突然消失了,找不着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她再次回到昭平家乡。在家里的催促下,办了拖延已久的婚礼。
很快阿婷就发现,即便从珠三角回到广西乡下,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昭平地处两广交界处,人员往来多,当地年轻人也惯于到珠三角打工。阿婷的丈夫就在这种背景下贷款买了个小面包车,接送两地往来的人。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坐车的人明显少了,赚不到钱,阿婷家的运输也停下了。干农活,年轻的夫妻两人又都是生手。到当地的工厂打工,工资600元左右,又吸引不了他们。
在珠三角生活工作了10多年,阿婷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应乡村的生活,心里还是盼着重新回到熟悉的珠三角。到5月,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阿婷的同学来电话说:“好些工厂都在招工。”她二话没说,和丈夫一起到了东莞。
阿婷说自己很幸运,碰巧一家中型手袋厂需要熟练工,自己很快找到工作,而且,从未在工厂打过工的丈夫,也被老板留下在厂里开运送原材料的小货车。
阿婷两口子在厂外租了个房子安顿下来,原本近700元月租金的单间,现在450元就能租到。夫妻俩终于在珠三角有了自己的家。他们的小窝成了在当地打工的同学们的“据点”,也有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不时来打个地铺。“盼望着我们俩工作稳定下来,把家安在这里,将来孩子生活环境也会好些。”这是阿婷的希望。
无论天气好坏,熊志芳都要四处奔波,薪水却有限—— 新工作不太好但也知足 “知足者常乐,有好的心态才能向前走,自己鼓励自己很重要。”9月1日,24岁的熊志芳向记者讲起返乡后的就业经历,语气坚定而乐观。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她离开生活了6年多的广东。之后半年多,她乐观地面对生活,向着梦想一步步前行……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青湖村,是熊志芳的老家。但刚返乡时,她却有些“水土不服”。6年多的打工生活,早已让她适应了外面的世界,故土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到处充满着新鲜感。
“在这里没有基础,什么都不了解,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想找个工作并不容易。”熊志芳清楚地记得,春节刚过,自己就已经忙得热火朝天,每周光人才市场至少就要跑三趟。
尽管回来之前没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在接连不断的挫折面前,熊志芳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失望。2009年3月,经历了无数次煎熬的熊志芳终于在南昌科技大市场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但每月起薪仅有700元。熊志芳说,这点工资养活自己都比较困难,压力蛮大的。
对于熊志芳而言,从广东到江西,不仅仅是一种空间上的变换,更是生活节奏和心理状态的重新设定。虽然回家半年多了,但环境变化造成的心理落差依然存在,“最大的区别,就是外面工资高一些,而且可以接触到和家里不一样的世界。”
工作之余,熊志芳时常会想起在广东的快乐日子,“在那里学到了很多,改变了思想,更有一些美好的回忆。”相比之下,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显然不能让熊志芳满意。用她的话说“工作不是很好,梦想也没有实现。”
不过,眼下对于这份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熊志芳依然倍加珍惜。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不止一次地提及公司良好工作氛围和融洽的同事关系。记者注意到,她不时地留意时间,生怕错过了每天下午六点准时召开的例会。“工作虽然比以前辛苦,但现在很开心,也很知足。”
虽然已是初秋,但南昌依然酷热难耐,有时还会大雨倾盆。对于熊志芳来说,无论天气好坏,她都要不停地在这个城市里四处奔波。谈及未来,她说,太久远的未来看得并不清楚。但目前,自己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员。(记者余继军邓 圩 卞民德)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