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安塞腰鼓方阵在北京密云与其他游行方阵进行了合练。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
要进京了,曹元亮拿出新行头,再练一下最难的缠腰过裆。 |
安塞腰鼓队参演国庆游行
这是唯一来自北京之外的 群众表演队伍
本报讯 “鼓手有股能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看的给人带劲,听的给人鼓劲。”粗犷豪放、充满阳刚之美、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塞腰鼓,今年要参加国庆游行表演了。
腰鼓最能表现“国庆”心情
据悉,由1020人组成的安塞腰鼓表演队已于15日抵达北京,将参加10月1日国庆游行表演,这是来自北京之外的唯一一支群众表演队伍。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说,6月份收到安塞腰鼓参加国庆游行表演的邀请后,省文化厅即开始联系组织延安市安塞县等方面开始排练事宜。“安塞腰鼓能入选,我认为一是安塞腰鼓闻名中外,二是它豪迈奔放、激情洋溢的特点最能表现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激动心情。”安塞腰鼓队总教练陈永龙说。
秘密选出1000多鼓手
训练方案制定好后,延安市从安塞县各乡镇选拔了40名政治条件过硬,腰鼓水平高的鼓手,集中起来培训了20多天,随后由其担任教练,分头训练选拔的鼓手。在此期间,安塞县发出通知,动员鼓手报名。“高度保密,只说报名训练,干什么,不能说。”延安市文化局李刚告诉记者。
经过13个乡镇和县直机关的选拔,初步选出了1500多名鼓手。要求18到40岁,全部是男性,身高在1.7米以上。安塞县13个乡镇,最多的选了200多人,最少的也有10多个。经过淘汰,选定了1200名鼓手,其中1020人为正式队员,其他为预备队员。这当中有资产过千万的农民企业家,有弟兄、还有一家父子3人都参加。鼓手牛涛告诉记者:“好多人脚扭了,感冒了,但都坚持练,害怕把自己刷下来。”7月26日到8月26日期间,训练从未间断。从劳动步到小缠腰、大缠腰、再到缠腰过裆、大转身等,动作越练越熟练,打出了粗犷豪放的腰鼓风格和陕北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陈永龙说,8月末9月初,由选拔出的300名鼓手组成的标兵队在北京的几次合练均取得了成功,腰鼓队一开始表演,就震动了全场,大家纷纷为腰鼓队鼓掌,北京方面对腰鼓队的表演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鼓手曹元亮说,这是让大家最开心的事情了。
花絮
能参加国庆游行 吃再多苦也愿意
安塞县郭家峁村的曹元亮40多岁,打腰鼓有20多年了。这次作为骨干参加了安塞腰鼓队进京参加国庆游行的训练。13日记者见到曹元亮时,他已整理好行装,准备坐专列去北京了。
这次郭家峁村入选安塞腰鼓队进京参加国庆游行的,还有曹元亮的兄弟曹元光,曹广前、曹瑞父子以及同村的牛涛等40多人。曹元亮说:“我们这一片的腰鼓风格打的是一股‘能劲、虎劲、蛮劲’,打了20多年的腰鼓,这次训练是最艰苦的一次,要说动作的难度,最难的就是缠腰过裆,但大家都打了多少年,没问题,能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游行表演,吃再大的苦也愿意”。
人太多 吃饭要分两拨
在训练时,这 1000多人的供水成了问题,安塞县动员了两台消防车每天给鼓手送去100多吨生活用水。当地水质太硬,政府又每天供应200多桶纯净水,供鼓手饮用。在食宿方面,县上给每个鼓手都配备了被褥、碗筷,保证所有鼓手每周都能吃上鸡肉、羊肉等,补充体力。防疫、卫生、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保证鼓手们的饮食等安全。人太多,分两批吃饭,第一拨600人,第二拨500人,轮流着吃。
因为鼓手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体力相对有限,训练让体力消耗很大,刚开始,有五六十人把脚扭伤了,但没有人愿意因此掉队,生怕把自己淘汰了。
排练实行半封闭半军事化管理。请了五六名武警战士担任教官。曹元亮说,每天大家5点半起床,6点钟开始军训,接着开始训练到12点吃饭,下午从3点到6点接着训练,天天如此。
白羊肚手巾三道道蓝
9月13日临去北京前,安塞县为鼓手们发放了统一制作的表演服装。服装是传统的一身白,三道道蓝的白羊肚手巾、白羊皮褂子、白裤子,还有带着红缨缨的白球鞋。
陈永龙说,鼓槌上带的红绸子,一般都是40×60厘米,后来按照北京方面的要求,改成了80×80厘米,甩动需要更多的距离,稍有不慎就会缠在鼓槌上,影响表演,这就增加了打腰鼓的难度。因为原先打安塞腰鼓,鼓手都是放开了跳跃,现在按照北京的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保持1.5米的距离,比平常打腰鼓的2米间距要小一些,步幅每步为65厘米,不能快也不能慢,始终要保持一致,队形整齐。因此,鼓手在打腰鼓的同时,就得改变以往习惯的大幅度动作,要有所收敛。好在选出来的鼓手都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这个难关给克服了。
本组文/图 记者 雷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