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出口总值2008年为世界第2位,而1950年为世界第27位。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九,以一系列数据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报告认为,经过60年艰苦奋斗,今天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以贸易大国的英姿屹立于世界经济舞台。
报告说,新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作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封闭状态,进出口在低水平徘徊。1950年进出口总值仅为11.35亿美元,1950年至1977年年均增长9.9%。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总值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年均增长18.1%。
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对外贸易赢得了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2002年至2008年,进出口总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长,7年进出口总值占60年进出口总值的71%以上。
中国已从小额逆差转为巨额顺差,从外汇极度短缺发展成为外汇储备全球第一。新中国成立的头6年全为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约8.5亿美元。1978年以来,顺差大幅增加,2008年接近3000亿美元。与之相应,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08年末达到1.9万亿美元。
60年来,中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的位次不断提升。1950年进出口总值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9%,到2008年超过8%。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新中国初期出口80%以上是初级产品,现在90%以上为工业制成品。
进入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自2003年以来,中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涵盖2008年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报告最后强调,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距离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脆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长期的任务。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