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再次拷问“二元社会”
杨海东
近期,中国沿海多个城市由于订单增多几乎同时爆出“用工荒”:浙江7月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6月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但外省的打工者却不敢贸然前往。有打工者说,金融危机以来,企业遇到困难后首先就是大量裁员,牺牲农民工的利益,伤了许多人的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股股民工潮涌入沿海城市,“二等公民”现象也出现了,一方面是城市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没有普照到外来务工人员身上,另一方面是农民在当地的某些社会保障又无法跟随农民工进入城市。由此,沿海城市便形成了“二元化”社会结构,这不但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最终也让城市成为受害者,此次的“用工荒”现象就是证明。
从“用工潮”走向“用工荒”,表面上看,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其实是片面追求廉价劳动力所致。我们的经济是以“世界工厂”起家的,靠的是人力资源雄厚的“人海战术”,这就逐渐形成了“人是机器”的意识,而偏废人性的一面。众多企业不仅吝啬员工本该享有的福利待遇保障,甚至在这些福利待遇上“缺斤短两”,干起盘剥压榨的勾当。虽然我们有《劳动法》及企业用工的相关规定,然而处于弱势的员工,在面临强势的企业时,更多时候只能忍气吞声地“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无疑,这就令“用工潮”时期的企业有恃无恐,用工合同能短则短、工作时间能长则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工荒”是众企业自种的“恶果”,同时更是二元化社会长期不对等的劳务关系所致。
然而,当我们寻找如何纠正这种劳务关系时,会发现企业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截然相反的心理存在。企业如此“盘剥压榨”的对象,往往不会落在本地人身上,相反本地人的工作环境及各项待遇,几乎是“不差钱”,因为本地人原本就处于社会福利保障系统中,企业负担小,再加上“另眼看人”心理,这便导致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由此看来,“用工荒”所反映出的绝不仅仅是劳务关系的问题,而且是二元化社会劳务关系走向的问题。同时应知道,“用工荒”也绝非物质是否对等造成的,而是心理是否对称酿成的。心理落差,才是“用工潮”和“用工荒”潮起潮落间的指挥棒。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