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47分报道,10月1日马上就要到了,就在人们喜迎国庆60周年的时候,很多准妈妈也希望自己能抱个国庆宝宝,于是早早预约了剖腹产的手术时间。近几年“千禧宝宝”、“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在出生率提高的同时,另外一个数字也在不断攀升,那就是剖腹产率。
韩国被称为“剖腹产王国”,据统计,韩国有40%的婴儿是通过剖腹产出生,现在韩国的这一称号已经被中国赶超。上世纪50到70年代,我国的剖腹产率仅在5%左右,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到30%以上,目前部分城市的剖腹产率已经达到40%以上,甚至少数医院已超过60%。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妇产科专家张运平介绍说,每年有两个剖腹产的高峰期:
张运平:“一个关口就是9月1号之前,因为要上学,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绝对是很不合理的。8月30号和9月1号生的孩子有什么区别?但是因为这个政策就提高了医院的剖腹产率,另外"十一"是一个好日子,每年"十一"做手术的人也不少。”
剖腹产一直是解决难产生育或者抢救新生儿的一个辅助手段,并非最佳的生育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了警戒线:必须低于15%。国外剖腹产率也有迅速上升的阶段,不过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已趋于稳定,90年代以后则逐步下降。像英国、瑞典、挪威等国的剖腹产率都在警戒线以下,我们的邻国日本仅为7%—8%。
为什么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产妇放弃自然分娩的方式呢?一些通过剖腹产生下孩子的妈妈说:“当时已经快到中秋节,预产期比中秋节晚一个星期左右,男方父母希望在一个喜庆一点的节日出生,中秋团圆,所以日子意思也比较好,然后我就征求医生意见,觉得可能可以,然后就同意了,把孩子提前生出来了。”
医生:“中国也是破腹产比较多,有些是因为年纪比较轻觉得顺产比较疼就选择了剖腹产。”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妇产科专家张运平对国内目前剖腹产率居高不下表示出了担忧,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既有准妈妈的原因,也有医生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因素:
张运平:“难产因素是没办法,不剖绝对不行,为了大人和孩子的生命,这个比例不到10%。另外就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就是家里边,来了就要剖,没什么说的。还有就是医院的因素,咱俩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因为生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孩子谁也不好说你一定就能生,一定就能顺利生,哪一个医生也不敢说你一定怎么样,所以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提高了医院的剖腹产率。”
剖腹产比例激增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专家指出,孩子扎推出生不仅会给社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紧张,同时剖腹产手术的潜在风险要远远高于正常生产。
张运平:“他被动出来很多事就没有做准备,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并发症,剖腹产儿平衡系统差,相对于自然生产的儿童要低一些。从专业的角度,不赞成在特定的日期做干预,因为这样风险会高。应该一切顺其自然,该什么时候生就什么时候生,这样母婴的安全就提高很多。”
剖腹产率的高低,并不是一个纯医学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降低剖腹产率不仅需要准妈妈们转变观念,更需要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