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9月18日电 题:新中国挽救了一大批评弹艺人
作者 郭斐斐
在三弦琵琶叮咚声和吴侬软语的婉转里,苏州评弹说尽了无数经典传奇,唱出了江南独特的风韵,称之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评弹艺术家也被人尊重和爱护。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很多人喜欢评弹,但终究属于“不登大雅之堂”,评弹艺人没有社会地位,被人轻视。
“新中国成立之后,挽救了一大批评弹艺人,特别是评弹女艺人。”苏州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袁小良对记者说,“当时的女艺人境遇很糟糕,受尽凌辱,很多人在晚年不得善终。”
袁小良以弹词名家徐丽仙为例,介绍了她在建国前后艺术境遇的改变。徐丽仙自幼贫苦,被送到苏州评弹界一个姓钱的霸头作养女。十三岁那年,徐丽仙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卖唱生涯,从早到晚地赶场子挣钱……
新中国成立后,徐丽仙终于不再是养父的“摇钱树”,才华得到施展。一九五0年,徐丽仙参加演出书戏《众星拱月》,只分派到一句台词,没想到竟“一句成名”。观众喜欢她独特风格的曲调,亲切地称之为“丽调”,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评弹演员。
徐丽仙一生醉心于评弹艺术,潜心研究,结合各种历史、现代题材的唱词,对唱腔、曲调作了很大的革新和发展。晚年深受舌底癌折磨,仍以极大毅力谱唱新作,灌录唱片,表现了对新中国的无限深情。
邢晏芝是继徐丽仙之后新中国第二代评弹艺术家,她一九六二年开始她师承其父——人称“开篇大王”的邢瑞庭,又与其兄邢晏春长期合作拼档演出,十六岁即成名。
一九八四年,邢晏芝收到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邀请她和哥哥邢晏春一道赴美演出的信函,令人惊喜的是,演出大受欢迎,苏州评弹在纽约唐人街的余波延续了一个星期。
二00八年,作为苏州评弹代表人物的刑晏芝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任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任教已有二十多年,教过的学生有上千名。每年每届招生六十人左右,从中挑选天赋优秀、有志于评弹事业的学生进入“传承班”。
“评弹这一古老的曲艺艺术历久弥新,离不开历代评弹艺术家的努力和传承,传承人的责任就在于传承”,邢宴芝如是说。
是的,新中国挽救了一大批评弹艺人,给予他们充分发展的空间,评弹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据了解,现在江浙沪主要评弹团百分之九十五的演员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评弹艺术已枝繁叶茂,焕发新生。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