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兴九月二十二日电
题:广西东兴京族,从贫困走向小康的海洋民族
作者 袁莺 陈义才
夕阳西下,广西东兴市京族三岛(澫尾、巫头、山心)霞光异彩,绚丽多姿,一条条捕渔归来的竹筏船接踵停靠于码头边上。这个时侯,岛上的京族居民苏春发会如常赶到码头,向渔民们收购带子螺和贝螺,然后连夜打包,发往深圳、广州等地。如果天气晴朗,苏春发每天都能收一千至一千五百公斤海鲜产品,一年下来,收入十分可观。
中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的两万同胞都聚居在这三个美丽的海岛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的那场“围海造田”运动,将京族三岛连成一片。今天,随着中越边境贸易逐渐向规范化的国际贸易转型以及一批新兴产业的兴起,这里的经济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比于开着奔驰、宝马做边贸生意的同村居民,苏春发一直谦称自己的生意是“小打小闹”。而从一九八九年中越边境贸易大门重新开启后就尝试边境贸易的京岛商人武卫军,现在已经成为开着奔驰轿车从事煤炭生意的老板级人物了,同时,他还开始涉足酒店等服务性行业,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京族三岛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异乡人来此落户。浙江商人丁来斌看中了对虾养殖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他在澫尾一口气承包了五百亩虾塘养殖对虾,每亩虾塘放养的对虾数量由两万尾增加到最多十五万尾,平均亩产量达六百余公斤,养殖收益翻了七倍多。
随着以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金滩旅游以及边境贸易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的出海打渔业在京族人的收入中已经退居其后。澫尾村支书苏明芳说,同样是“靠海吃海”,今昔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边贸生意以及海产品收购、加工和出售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
解放初期,尽管享受着国家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但当时的京族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六十岁的澫尾村民吴永就说:“那时我们不能自产粮食,打的鱼卖不出去,平时粮食不够吃,就挑着鱼翻山越岭去换粮食,有时候一斤鱼只能换两斤木薯,平时吃红薯、玉米、芋头,大米饭只有过节才能吃上。”
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京族人单一的劳作方式和收入渠道。二00八年,“京族三岛”两万京族民众人均纯收入六千元人民币。家家有别墅,户户有存款,京族已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