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话剧 巴蜀“笑二代”下一站? 刘德一、李伯清、庞祖云等老一代巴蜀笑星,走的走、老的老,随之带走的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接班的笑二代尽管艰辛地努力着,却让成都人有些“笑不起来了”。小剧场话剧《不骗你骗谁》近日在成都艺术剧院上演。
虽然观众不多,票房不尽理想,这部由夏喆导演,小汤圆刘乙麟主演的剧本,仍然让成都观众眼前一亮。
小剧场这个“外来者”真的可以给现在的巴蜀笑星开拓出新天地吗?
怪圈 “笑二代”在瓶颈中打转 9月20日下午5时,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抵双流机场,场面气派如元首到访。各大媒体将机场挤得水泄不通,并一路尾随至其下榻酒店蹲点守候,渴望挖出任何有关多明戈吃喝拉撒睡细枝末节的东西。而此时,在新文化宫小剧场狭窄简陋的化妆间里,《骗》剧主演小汤圆正安静地刨着一份盒饭,还自个儿掏钱买的。
“多明戈?晓得,就这几天来嘛?”小汤圆似乎并不感兴趣,“比不得,完全不一样。”
作为前著名巴蜀笑星刘德一的儿子,刘乙麟遗传了父亲优秀的戏剧基因和幽默细胞,名气虽不比老爹,但也算巴蜀笑星二代中代表性人物之一。明星往往都有排不完的戏,演不完的剧,不过最近小汤圆却过着上午休息,下午健身,傍晚排戏的清闲生活
这不正常,作为一个戏剧明星,闲让人尴尬。
小汤圆将原因归简单咎于“没本子”,即本地未创造出优秀剧本。因为老段子已经被前辈玩过、玩腻、玩到极限了,新段子迟迟想不出来。
“我想我们是遇到了一个瓶颈,尤其是创作上。”小汤圆话中的“我们”指的是眼下的这批“所谓的巴蜀笑星”们。之所以有这个称谓,夏喆的解释是:“被称为笑星,说明在巴蜀一代的确有名气。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出了巴蜀也许就没人认识你了。”在夏喆挑剔的眼中,四川没有明星!“刘德一,李伯清。我知道,但外省人不见得。其他的明星,我还真不熟。”
夏喆说话时,小汤圆一言不发。“汤圆儿不高兴呢?”记者笑道。“没有,他说的有道理。我觉得这边(巴蜀笑星)似乎陷入了一个混沌局面,大家一直没走出来。”汤圆很羡慕父辈们的显赫历史,刘德一、李伯清、庞祖云等代表的老一代巴蜀笑星曾营造出一个热火朝天的全民欢乐时代,但随着走的走、老的老、退的退、那个时代一去不返,轮到小汤圆们接班时,前辈老本已被吃光,留下空场无人喝彩。“论方言评书,没有人再能超越李伯清。论谐剧,没人能超越我爸。”作为一明星,汤圆眼下演演剧,偶尔上电视台主持节目,捞个眼熟。廖健、矮冬瓜们也在努力寻求突破口,依然收效不显,“只有(闵)天浩走得远点,上了央视节目,但也是偶尔……”大家似乎被困在到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画地为牢,始终转圈。圈子很熟,也够温饱,日子这样过着,不好不坏,百无聊赖。
转折 小剧场话剧带来惊喜 直到有一天,小汤圆接到夏喆电话:“我这里有个小剧场的戏,挺适合你,要不来试试?”小汤圆决定先看看剧本。读过一遍后,很惊讶:本子竟能这样写!这是一个融合了所有流行时尚元素的剧本,于之前巴蜀舞台上的剧目完全不同。或许此时还不了解何谓“小剧场”,还有些担心自己能否胜任,但跃跃欲试的冲动占了上风,小汤圆隐约感到,这个此前并不了解的剧目,正带来了一种陌生但积极的新鲜气息。他决定一试。
其实,这个让小汤圆喜出望外的喜剧剧本在夏喆眼中,压根儿就不是第一选择,甚至连第二都算不上。“我最先打算的是做悬疑剧,或纯爱剧。因为喜剧在北京上海的小剧场早玩过了,是人家玩剩下的。”但为何最终仍选择了“过时”的喜剧作为在成都的第一次试水?夏喆的解释是“适合”。
2005年上戏毕业后,夏喆在京沪两地的小剧场往返流连。2008年,成为成都女婿的夏喆来蓉,惊讶地发现成都竟没有在京沪两地甚为流行的小剧场,“第一反映是吃惊,但马上就觉得悲哀!”接踵而来的是兴奋,在成都这块处女地上,自己竟是第一个小剧场拓荒者,仅此一笔即让人振奋。迈出第一步的门槛无需太高,轻松易懂幽默搞笑的喜剧最为合适眼下的成都人。夏喆照搬了曾在上海火爆异常的《骗》剧,找来成都籍校友刘征加以改编,然后拨通了小汤圆的电话。两人一拍即合,成了。
磨合 “散打”和“严谨”的冲突 同样年轻激情,同样志存高远,同样豪情万丈,一个具有浓厚本土色彩和人气,一个能带来优秀的外来创作意识,强强联合岂非天作之合?但现实中却远非如此。小汤圆说道:“夏喆是受过正规系统教育,而我们这些演戏走的是野路子。”冲突在所难免。在小汤圆理解中,男一号“赵云”不过就一耍宝、装怪之常规角色,本色出演手到擒来。但排戏过程中,夏喆却发现小汤圆虽入戏很快,但表现欲过强,极易发散。“戏剧是严谨,讲究节奏的东西。他演着演着,自己的东西就冒出来了,节奏一乱,我就会不断打断他。”小汤圆也疑惑,为什么要这般死板,“我觉得戏到这里我应该撩一下袍子,我就会自然撩一下,很自然。以前记台词,记个大概就行了,现在一个字都不能错!”其次是关于四川话的问题,夏喆认为这是巴蜀笑星难以走出盆地的一重要局限。“如果要全国巡演,大家还操着四川话出去演?谁听?”第三是态度,夏喆称:“在我眼里,没有明星。巴蜀笑星这说法我今天头回听说。谁也甭当自己是明星,汤圆他就我的一演员。”
有摩擦,有冲突,但介于业务层面,都本着职业精神互寻不足,相互靠拢。北方人的豪爽和四川人的包容及时润滑了所有足以伤人的棱角,小汤圆开始思考夏喆要求中的合理处。“作为一个外来人,夏喆的确带来了更专业,规范的东西。”在小汤圆看来,就成都演艺界这个码头,夏喆是位不速之客。正是这位突然的闯入者推开了一道门缝,带来了“小剧场”这一新鲜空气,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改变是必须的,甚至需要在一些时候先否定自己再做改变,“李伯清散打评书也是一种否定后的改变,因为以前评书不是这样说的。”小汤圆开始逐字逐句背台词,开始在演戏时避免过分即兴发挥。而另一边,夏喆也在刘征的帮助下,为剧本增添成都本土元素,在人物设计上更有针对性。剧组最主要的两位人物以最快的速度达成了融合,皆大欢喜。而对于《骗》剧的演出效果也令人欣慰,小汤圆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前来看片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提前退场的!”小汤圆很是骄傲。
前景 还需要“赔钱”的培育 前三场演出后,媒体和观众一片叫好,《骗》剧的口碑迅速膨胀,令夏喆和小汤圆兴奋不已,但作为该剧投资方代表,成都艺术剧院副院长熊晓红并不满意——她更关心的是票房。
步入剧场前,熊晓红特地留意了楼下的售票厅。门可罗雀的售票处与一旁热火朝天的老年舞蹈队形成鲜明对比,很是扎眼。晚7时30分后,零星有人持票入场,却有差不多一半持赠票或属“关系户”。一场剧下来,叫好声不断,票房却依然羞涩。
熊晓红坦言,论演出效果,《骗》剧比预计更好,但就票房而言,还是叫好不叫座,“这个剧我们投入成本约20万元,原希望能赚10万元,现在看来,可能只是持平。”《骗》剧是成都艺术剧院第一部纯市场运作自产剧目,这也意味着剧目的每一步推广都需自掏腰包,熊晓红承认仅一周的宣传周期有些短,但成本所限,属无奈之举,作为管理者,控制成本是起码的生存法则。
体制变化和市场洪流说来就来,尚不知水性如何却毅然试水,熊晓红第一次感受到了自负盈亏的沉重压力和风险,腰包里的每一分钱都需掰成两半花。最显著的变化是,以前她会为剧组成员准备盒饭,而现在大家得自个儿掏钱买,哪怕是夏喆或小汤圆。
“在以前,我们做的剧都是上面指导下制作。上面有人掏腰包为成本买单,我们根本不担心亏钱。随便多少人看,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现在不一样,每一笔钱都是自己的,需要量入为出,还得看市场需求。”即便如此,熊晓红还是对《骗》剧评价颇高,因为任何第一次尝试都是值得铭记的。她考察过北京、上海的小剧场和演出环境及演员情况,“北京上海都很火,做小剧场是能赚钱的。”对于成都,熊晓红和夏喆有个长远计划,用三年培育观众,让小剧场逐步成为成都的一种文化现象,让更多的70后、80后和小资爱上小剧场,每周抽出一天看看话剧,既有艺术品位,又有些可细细咀嚼的东西留存心底。这个培育过程中,大家已做好赔钱的准备。
另一方面,熊晓红也对本土川籍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有信心。“我们可以把这边的川籍明星整合起来,大家一起来做小剧场。这块市场繁荣了,对市场、对观众、对川籍明星来说都是一个多赢的结果。”熊晓红特地提起了因《疯狂的赛车》和《高兴》大红大紫的成都艺术剧院话剧演员巴多,“戏剧对演员的要求是最高的,大家把小剧场的戏演好了,以后不管是小汤圆还是其他,我们推去演电视、电影,都可以赚钱,也为巴蜀笑星们提供了一条可闯的路子。”她希望,一旦培育出足够维系自己日常演出的市场,新的小剧场就会迅速上马,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成都艺术剧院正在修建自己的小剧场,她认为这个城市需要更多的小剧场,而站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正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本土明星。
笑星激辩 热捧: 林晓东:希望尝试小剧场
亲临现场看了场《不骗你骗谁》,矮冬瓜(林晓东)备受鼓舞。“真的很不错,表演到位,台词出彩。加入了大量网络的、新潮的词汇,很时尚!”刚从灾区慰问演出归来,就看到一部眼前一亮的剧,矮冬瓜很受启发。“我认同小汤圆的看法,我们的确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剧本创作上。”矮冬瓜始终认为,成都从不缺乏娱乐土壤,而缺乏好的剧本和编剧,现有的编剧在与演员的沟通上也并不顺畅,而《骗》剧的出现让其眼前一亮。“这种小剧场有三个优点:投资不大,演员不多,贴近观众。”矮冬瓜表示,“市民是需要剧场艺术的。如果有机会,我很希望能尝试一下小剧场。”
钟燕平:小剧场有大市场
胖姐(钟燕平)最近做节目忙得不可开交,但仍抽空去为《不骗你骗谁》的首映捧了场。剧情乐得不行,运作模式也耳目一新。“这是全新的市场化操作。”胖姐认为,成都绝对有适合小剧场成长壮大的土壤。“小成本,小制作,投资的人容易承受。不像大剧场,出来就是大手笔,成本高,奉献太大。小剧场更容易在市场中活下来。”此外,胖姐还认为话剧能为本土明星们提供一个磨砺提升的环境,“话剧的要求是很高的,很锻炼演员。把话剧演好了,对其他领域的发展都有益无害。”
冷水: 廖健:受众面不如电视
小剧场在成都会火吗?至少廖健还没看过《不骗你骗谁》,因为对于这种新操作方法并未立马叫好。
“人们就只看到郭德纲火了,周立波火了。但在成都,除了李伯清,有谁敢说自己真正火过?谁敢?”对于“巴蜀笑星遭遇瓶颈”说,廖健也不认同,“我从不认为有什么瓶颈,大家一直都在尝试各种新模式。时代在变,剧场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了。”至少在目前,廖健并没有打算尝试小剧场,理由是,做一场小剧场话剧,来看的就一两百人,而我做个一个电视节目,出来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剧场最大的问题是受众相对较小,传播力度不够。”廖健认为在如今眼下,电视的影响力要比剧场大得多,将此定位为自己的发展平台,至于其他川籍笑星在尝试走其他路子,自己表示关注和祝福即可。“小汤圆尝试小剧场很好啊!大家都在探索,都在想不同的办法。”廖健祝愿小汤圆的新尝试能取得成功,“大家分头行动嘛,如果他这条路子闯出来了,我们也可以来试试噻。”
闵天浩:“不稳定”影响操作
小汤圆都说“天浩是走得最远的”,作为川籍明星里的“北漂族”,闵天浩近来正忙着准备新电视剧拍摄:“剧名暂时保密,陈好是主演,我演男三号。”长在北京漂,天浩对北京火爆的小剧场显然有自己的认识。“其实我们之前也想过做这个,大家都想拿出新东西来。”不过由于忙着排戏、拍剧,这事儿就耽搁了下来,让小汤圆捷足先登。对于用小剧场整合巴蜀笑星资源的想法,天浩觉得操作起来难度不小,认为要做小剧场,稳定是前提。“首先是要有稳定舞台,不能今天这里打一枪,明天那里打一枪。哪天又来个人开演唱会把你赶走了,搞得像打游击,这样不行。此外,演职人员也需要稳定,要保证大家有相对稳定的时间来创作、拍戏、磨合,表演,都需要持续性。”天浩指出,眼下巴蜀笑星们都在各自发展,拍电视、电影,排话剧,做节目,跑演出,很难一齐稳定下来长期做一件事。“场地不稳定,班子不稳定,操作起来会有很多麻烦。”天浩最后说道。
一个建议 利用小剧场 把巴蜀笑星整合起来 巴蜀笑星和小剧场,一次尝试性的接触却碰撞出激情火花,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被呈现到蓉城市民面前。对待这一现象,本地政府文化部门是怎样的态度,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著名作家、编剧王爰飞认为:这是一次必然的、多赢的融合。
“成都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但目前娱乐元素相对单一,不够。”王爰飞认为,老一代巴蜀笑星在他们的时代里创造了属于巴蜀大地的城市幽默,但继承者却没能跟上步点,创造出新品。表面化、浅层化、低俗化是王爰飞指出的目前巴蜀笑星作品三大症结,“就是简单的民间说唱形式,角色搞笑扮傻,讲讲段子,唱两句。这种形式宋代就有了。”而固步自封,缺乏创新,各自为战的结果就是各领风骚一两年后,集体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不论廖健还是李伯清,都各有表演形式,但做的都只是节目,不是剧目,局限性很大。
作为政府文化部门,显然希望用更高层次的舞台形式来引导人们的娱乐消费习惯,已适合新文化发展趋势。小剧场的登陆让文化部门很欣喜,对这种新艺术形式,他们在第一时间表示出关注。一些巴蜀明星在看过《骗》剧后,也向导演表达出愿意尝试的意向。王爰飞表示,“这让我们有了以此整合巴蜀笑星资源的想法!”
巴蜀笑星有不足,但仍有可取之处,“本身具备表演素质,也有人气和票房号召力。用大家熟悉的面孔,总比重新培养新人划算。”巴蜀笑星演喜剧,上手将很容易。但喜剧仅是第一步,“老是看喜剧,观众也会腻的”。王爰飞希望这个群体今后能尝试更多样化的剧种。这也是对巴蜀笑星的考验,逼其拓宽戏路,不仅能演喜剧,还能演正剧、悲剧,王爰飞最后说道:“如果哪天小汤圆也能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演悲剧,那他足以应付任何表演。这不论对其本人,小剧场和本土演艺市场,都是多赢的。”
(王爰飞:四川成都人,著名作家,编剧,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西哈努克沉浮录》《波尔布特传》《张学良幽禁岁月》等。电视作品有连续剧《西安事变》《突出重围》等。现为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剧场影象 观众“上当了” 还笑 晚8时整,能容纳约300人的新文化宫小剧场稀稀拉拉涌进100来号人,准备一睹喜剧《不骗你骗谁》(以下简称《骗》剧)。锣响三巡,观众坐定,演员就位,灯光越来越暗,现场陷入一片寂静。戏,将开场。
突然!剧场入口大门被粗暴踢开。“灯打开!全部打开!”灯光师疑惑地打开部分灯组,见一衬衣男黑起个脸冲上舞台,指着道具板嚷道:“拆了!全给我拆了!搞啥子搞!拆了!”本已酝酿好情绪的观众突遇此变故,无不莫名惊诧,纷纷起身,一头雾水:“咋个咯?”“哪儿来的?”“砸场子?”“不让演了?”
台上一位古装妹妹怯生生问:“你要爪子?”
“你管我爪子!你们在这里爪子?”
“我们演话剧?”
“演啥子话剧!……成都话剧就是着你们这几爷子弄臊的,赶紧个人拆起走!”
“弄他!”不知谁喊了一句,众演员一哄而上将衬衫男按倒一阵海扁,而那位古装妹妹更是尖叫:“你XXX,等了15年才等来一角色,看你砸……”遂被拖走。
聪明的观众看到这里已大致明白了,台上哥儿几个演戏呢!回过神来的观众们讪笑着重新坐下,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大幕拉开,《不骗你骗谁》正式开场……
“这的确是设计的,小剧场就是这样,互动性很强,而且我们这个本子就叫《不骗你骗谁》。”作为导演,夏喆对这段有意安排的花絮十分得意。夏喆,30岁,山东人,上戏毕业,去年来成都发展,成为“南漂一族”。如其所言,剧叫《不骗你骗谁》,观众上当了,目的就达到了。《骗》剧是夏喆在成都导演的第一个小剧场剧目。
“这花絮是不是在自嘲?”记者问。“自嘲?”夏喆摸了摸下巴,意味深长地笑笑,没有回答。一旁的主演小汤圆刘乙麟憨笑着冒出句:“咱们玩的不是话剧,是寂寞。”
链接 名词: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话剧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的,其特点一是表演空间小,二是演员与观众接近,三是先锋性较强。1982年,林兆华执导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以来,中国的小剧场话剧已经走过二十多年,在京沪两地尤其火爆。仅目前北京,就拥有戏逍堂、大可乐剧社、哲腾文化、盟邦戏剧等品牌剧社,2008年中,数十小剧场上演剧目148部,约2000场次,而同期大剧场仅上演80部剧目约300场次。
如今,小剧场话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涌现出《霸王别姬》《非常麻将》《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等经典剧目,人们也记住了林连昆、杨青、奚美娟、徐冰、杨婷等演员。无论受众范围,还是社会影响,小剧场话剧并不“小”,甚至已极大影响流行文化,极大推动了中国的话剧演出市场。
背景:老一代笑星的离去 2006年10月16日,著名巴蜀笑星,国家一级演员“中江表妹”李永玲车祸罹难,享年48岁。
2007年10月,以“散打评书”闻名巴蜀的李伯清正式剃度出家,隐退江湖。
2008年6月15日,著名巴蜀笑星刘德一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3岁。
2008年10月6日,刘德一同门师兄弟、巴蜀笑星庞祖云因食道癌和脑梗阻在重庆大坪三医院病逝,享年67岁。
记者 张宇翔 (来源:成都晚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