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从父亲的工资单看四十年变迁

2009年09月26日08:2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父亲有一个喜欢收集的习惯,当然并不是收藏那些名人字画、珍品古玩,而是收藏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那就是工资单。从1969年父亲拿到第一份工资到现在,整整40年,父亲把这些工资单断断续续地保存了下来,贴在了一个本子上。
虽然不是每个月的每张都保留着,但至少是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都能在这个本子上找到。父亲认为最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最能反映这几十年变化的就是自己的工资单。看着这一本工资单,父亲也能够回忆起过去四十年自己的经历。

  1969年,父亲的第一张工资单:

  基本工资32元。

  那时,祖国山河一片红,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号召,当时年满21岁、正在上海读高中的父亲,也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报名去农村。“当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到农村生产队插队落户挣工分;一种是到建设农场可以赚到工资。”父亲选择了后者,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军垦农场。父亲在农场的第一份工作是农工,夏天打石头、修水库,冬天上山伐木。“搬运工算普通农工,当时每月的工资是32元,扣除15元饭钱,能剩下17元钱。当时知青们领到工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场唯一的小卖铺买零食解馋,午餐肉和水果罐头最受欢迎。所以那一年大家都没有存下多少钱。”

  1970年,父亲的工资单:

  基本工资32元,高温补贴3元,一共35元。

  在父亲下乡一年后,农场开始建设钢厂,父亲被派去做炉前工,就是在钢水烧到一定温度时,拿着四五米长的铁棍捅开高炉的炉眼,让钢水能够流出来。“因为总是在高炉前工作,可以每天领到1毛5的高温补贴,一个月就多出两三元,很多人都争着去做,我争取了很久才争取到。”但是,由于父亲眼睛高度近视,当时戴的眼镜度数不够,捅炉眼的时候,父亲看不清楚位置,要捅好几次才能捅开,总是被领导批评工作太慢。所以,这份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工作才干了几个月就被“炒”了。

  父亲的第三份工作是在食堂做面案工。“案板比现在的双人床还大,五六个人围着案板揉面做馒头。那时北方人的主食基本就是高粱米、玉米面,但在北大荒却经常能吃到白面馒头。菜没有油水,主食就吃得多,一顿饭吃下三四个大馒头很平常。全连100多人的馒头,就是我们12个人做,想想每天要做多少。”揉面的工作很枯燥,父亲有空就愿意给大家讲故事。从福尔摩斯到悲惨世界,还有自己现编的,父亲讲的故事受到大家的欢迎,后来几个一起工作的面案工干脆就不要父亲揉面,让他专职讲故事。冬天没事的时候,男知青们去树林里下套。当时流行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形容北大荒资源物产丰富。所以,常常能够打到一些野味,由于在食堂工作,烹饪起食物来也很方便,有时候“套”到狍子、兔子或者野猪什么的,就煮好了,再打电话给驻扎在邻村的相熟的上海知青,通知他们到这里来改善伙食。这份工作的工资没有涨,那一年父亲还是拿每月32元工资,但是那时候是父亲在农村工作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1971年,父亲的工资单:

  基本工资32元,岗位津贴9元6,一共41元6。

  不久农场开始组建砖厂,父亲又换了第四份工作。“这份工作待遇不错,每天有4毛钱"岗位津贴",很多知青都想去做。但是当时农场领导认为,烧砖是件"技术活",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要求一定要高中学历的知青,所以才轮到我。”“当时每月去会计那里领工资的时候,会计会从一元面额100张一捆的钱中数出40多张给我。我当时就想,什么时候我可以直接领到那一捆钱,这辈子就满足了。”

  1973年,父亲的工资单:

  基本工资38元。

  1971年冬天,父亲成为第一批离开双鸭山农场返城的知青,不过目的地不是上海,而是去哈尔滨的一所学校上学。“当时能够离开农场回到城市,是每个知青梦寐以求的心愿,哪里还挑剔去哪个城市。”在学校读满两年毕业后,父亲留校做了数学老师,每月工资是38元。

  1978年,父亲的工资单:

  基本工资38元,课外补贴80元,一共是118元。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二年,就是1978年,看到很多人想报读大学,父亲所在的学校开办了考前补习班。“当时教一堂课是1元钱补贴,我最多一天可以上8堂课,一个月可以多赚80元。那段时间我存了240元钱。”在1978年,父亲和母亲结婚了。我母亲是工厂的化验员,每月工资是41元。“当时我下班早,每天拿一元钱买菜,有荤有素还挺好的,两个星期还会买一只烧鸡,当时是10元一只,非常贵。当时的工资差不多都用来吃饭了,也买不了什么衣服,一两年回上海探亲一次,积蓄差不多都用来"铺铁轨"了。”母亲生活比较有计划,还会每月定期存20元。就在这一年,母亲在拿到父亲存的240元这笔“大钱”以后,又向朋友借了200元,我们家添置了两个“大件”———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和一台12英寸飞跃牌黑白电视机。自行车解决了父亲每天要步行40多分钟去单位的烦恼,电视机给我们家和邻居家带来了快乐。“当时在哈尔滨有电视机的家庭很少,所以很多邻居都来我们家看电视。记得当时电视里面放《加里森敢死队》,一到晚上放映时间,我们家10平方米的小屋就会坐满人,很多人都是自己带着凳子来。”

  1981年-1992年,父亲的工资单:

  基本工资从38元到175元。

  1981年,父亲调出学校,到哈尔滨一家保密厂的计划处工作,从科员到副处长、处长,十年间父亲的工资从38元,涨到175元。

  1993年,父亲的工资单:

  基本工资550元,岗位工资500元,

  奖金和各种补助610元,一共是1660元。

  1993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是由于父亲调到一家中央直属企业,职务也升到了副总经理。那年,父亲所在的单位作为全国工资改革的试点,率先进行了改革。父亲的工资单上一下子多出很多项,工资数额也涨到了每月1660元,是当时哈尔滨类似单位同级职位工资的三倍。所以,即使父亲每月交给母亲1050元,背着母亲每月留下500多元私房钱,我母亲也对父亲的收入感到很满意。不过,父亲也没有乱花自己的私房钱,不久父亲从国外出差回来,带回了一台25英寸松下彩色电视机和当时国内很少见的微波炉,也为我母亲补上了一颗钻戒。我们家也从10平方米、厨房和厕所公用的小屋,搬到了父亲单位分的13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房子。

  1999年,父亲的工资单:

  停薪留职,收入为0。

  本来我们以为父亲就会这样一直工作到退休,可是在1999年,国家经济由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父亲的单位由于没有办法适应这样的转变,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父亲也面临转岗到一些小企业等待退休的局面。经过半年多的考虑,父亲决定停薪留职,回上海开始创业。

  2009年,父亲的工资单:

  收入两万元。

  如今十年过去了,父亲的公司慢慢走上轨道。今年父亲决定以后每个月也给自己开工资。“不能再像前几年那样用多少就拿多少,现在没有人给我开工资,我自己给自己开。”父亲说。他给自己“定价”每月2万元。

  随着中国企业管理体制的一次又一次改变,员工的工资都会有一次或多或少的增加,工资单就是最好的见证。国家统计局9月公告称,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6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化因素,实际增长18.5倍。“这样算来,我们手上能够使用的现钞仍比过去多了不少。”父亲说。

  父亲今年61岁,他说准备工作到65岁“退休”。“我现在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我对你妈说,现在国家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我们要好好活着,亲眼见证国家发展的历史……”40年的变迁千千万万,如何能够一一尽述!以小见大,光是工资单上的变化就足以让人看出40年的巨大变迁,感受到其中传递出的幸福味道……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