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香港裕华国货董事长余国春
新华网香港9月27日电(记者陈济朋)在香港,经常会看到裕华国货的红漆大字招牌。对香港市民来说,这是家平易近人的老店;对来港的内地游客而言,“国货”二字似曾相识。
“新中国从成立至今,经历风风雨雨,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裕华国货有50年历史,我们销售商品的变化及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恰如其分地说,折射了新中国的发展变化。”裕华国货董事长余国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不足一万到超过十万 裕华国货的诞生缘于上世纪50年代,余国春的父亲余连庆以侨领身份,前往北京观看国庆典礼。在祖国,有感于丰富的物产和优质商品需要推介,萌生经营国货的想法。裕华国货成立于1959年6月5日,寓意“富裕中华”。
裕华国货第一家店铺位于中环德辅道中段,主营日常生活必需品。余国春回忆说,那时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仍低,而国货物美价廉,恰可满足市民衣食等基本需要,国产商品百货公司在香港逐渐兴起。裕华起初经营的商品不到1万个品种,质量优良,价格实惠,但选择余地不大,更谈不上潮流。
作为贸易港的香港对新中国突破经济封锁有很大作用,裕华也为此作出了贡献,率先推介不少内地的物产和商品。到了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许多人开始对中国生产的特色产品感兴趣,如对工艺品、丝绸等产品感兴趣,裕华的客户群中开始多了游客的身影。
今天,裕华国货销售商品超过10万种,位于佐敦的总店分7层,从海味凉果、抽纱刺绣,到玉石雕刻,再到中式家具,几乎是特色中式货品的博物馆。不少香港人仍钟情从裕华选购质量有保证的华服、中草药及特色食品;外国客人来到香港,也会到裕华选购工艺品收藏。
“越来越精彩,成熟” 余国春说,在内地改革开放以前,裕华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从内地进口货品,在香港销售,反映的是内地计划经济模式;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内地逐步转向市场经济,随之而来的是商品多元化,食求健康,衣则走向潮流化。
最能折射祖国经济发展变化的莫过于服装部和食品部。中式服装不仅面料方面多种多样,面、麻、混纺、丝绸,应有尽有,防皱处理、品牌和设计也不可同日而语;在食品方面,时至今日,不少老客户仍从裕华选购米面等必需品,但选择已比当年多了不知多少。近年来,裕华多次组织活动推广有机食品,真空包装的糙米、杂粮等有机食品占据了店铺相当大的空间,就是茶叶供应的品种也超过了千种。
“富裕中华”,明天更美好 如今的裕华国货主要由余国春及其弟余鹏春掌舵,虽然仍是家族生意,但更多引入专业化的管理,贴近市场脉搏。余国春说,裕华始终坚持以国货为主,既是为了求得与市场上其他商家不同的特色,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承担。
“国货不是老土。裕华的活力证明国货的生命力。”余国春说。
裕华国货的生意还做到了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在新加坡开设百货商店,打的仍是“国货”的招牌。目前,裕华国货在新加坡有两家店铺。
余国春说,裕华仍充满活力,最近正物色地点,计划开设新的分店。展望未来,寓意“富裕中华”的裕华国货充满信心,将继续开拓香港及海外市场,努力推动祖国经济发展,促进香港的和谐繁荣。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