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雕像挂饰。曾强摄 |
宋砚。曾强摄 |
前日,“南海Ⅰ号”考古专家第一时间向本报公布了为期40余天的试掘结果。昨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首度向媒体公开了此次试掘中发现的新类型文物:一个刻有鸡冠花冠图案的宋代古砚台,一枚拇指大小却精雕细琢的罗汉造像。
“南海Ⅰ号”试掘,也是全世界首次对古代沉船进行的实验室内前期发掘,因此备受关注。外界推测,选择在国庆黄金周前向媒体公布“南海Ⅰ号”试掘结果,有当地吸引游客的考虑。阳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洪藻回应说,海上丝绸之路近期内还不能向公众开放,因此“南海Ⅰ号”试掘结果的公布,与阳江当地国庆黄金周安排并无关联。
出水古砚具有阿拉伯风格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副馆长张万星介绍说,从8月18日展开的试掘,出土了以前没发现过的文物类型。其中一件石质砚台,做工古朴,上面雕刻有一个异域风格的图案,整个图案就像一个高脚酒杯顶着一朵鸡冠花花冠,“考古专家通过年代测定发现,这个古砚台的年代与古船沉没年代一致,证明是宋代古砚台,但花纹具备阿拉伯西域风格,很可能是出口的货物”。
另一惊喜就是,发现了一枚小小的石制罗汉造像,只有大拇指般大小,青灰色,但雕刻得栩栩如生,罗汉侧身端坐,双手合十,仿佛手中正在捻动佛珠。“2007年探摸的时候,考古人员曾在‘南海Ⅰ号’上发现一个观音造像,此次罗汉造像是首次发现,很可能是船员的身上挂饰。”张万星说。
张万星认为,“南海Ⅰ号”沉没,封存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此次两件反映古人生活的文物被发现,可以帮助考古专家揭示更多宋代人远洋生活的信息。
试掘不是来挖文物的
“南海Ⅰ号”预计载满6万—8万件瓷器,2002年“南海Ⅰ号”的一次前期探摸,曾打捞出4000多件瓷器等文物,而此次40天的试掘,为何只有200余件瓷器出水?“南海Ⅰ号”试掘工作领队、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峻博士解释说,考古发掘和打捞文物不是一个概念,“这次试掘主要是提取文物标本,做文物保护试验,不是为了挖文物”。
魏峻透露说,目前考古专家的试掘工作,仅在4个探方内向古船甲板下挖了40厘米左右,只取走了船舱最表层的少量文物。“考古专家已经看到、摸到,船舱内排放整摞整摞的瓷器,照此推断,整船装满数万件文物是有可能的。”
证实古船不可接触空气
魏峻告诉记者,试掘工作结合了水下考古、陆地考古的优点,前30余天考古人员都在水中提取文物,“如果当初将水晶宫海水抽干做试掘,船上淤泥干裂可能对古船船体和里头的文物造成挤压”。试掘过程中发现,“南海Ⅰ号”的船舷和甲板保持着沉没前的黄色,但专家认为一旦裸露在空气中,就可能碳化发黑,因此昨天考古工作者已经计划重新在水晶宫内灌满海水。
几天后,海水将覆盖现在“南海Ⅰ号”的试掘平台,古船又将暂时进入休眠期。未来1至2年内,考古专家将根据此次试掘提取的文物样本,对古船未来可能大规模的出水文物作一个保护方案,还将设计一套完整的水下考古发掘方案,这些方案经过充分论证后,“南海Ⅰ号”的更多秘密才可能被打开。
李培毕式明许广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