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一个日本老人的红色记忆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09月29日09:13
  在日中两国尚未建交的1965年,怀着对红色中国的向往,15岁的酒井诚只身来到中国留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往来中国上百次,对由“最高指示”转为依法治国,酒井老人的感触尤其深刻

  酒井诚,著名日中友好人士。1965年,怀着对新中国的向往,15岁的酒井诚只身来到中国留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超

  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原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酒井诚高兴地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深情地回忆起一个日本公民与新中国之间的故事。

  第一次亲密接触

  酒井回忆说,1965年4月他向日本外务省提出了去中国留学的申请,其间还经过了法务省,护照过了半年多才发下来,手续十分麻烦。现在日本人去中国15天可以免签证,真是变化太大了。“变化太大了”是他在接受采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60年代,中日间没有直航的飞机。酒井说,1965年11月底他在神户港上了一艘老旧货船,航行了2天2夜才到达上海港。在船上与日本大副聊天无意间就受了一次对中国的教育。大副说这艘船除了中国还跑其他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海关中属中国最清廉,从不卡要东西。酒井认为大副说的话是不带意识形态的朴素观点,更加觉得自己选择去中国没有选错。

  那时的上海给十五岁的少年酒井第一印象是热闹、有活力、有大都市的感觉。酒井是老东京,他说“1964年东京奥运刚结束,可1965年的上海好像比东京还热闹。”

  在上海呆了短暂的几天后,酒井踏上了去北京的特快。酒井说,虽然是特快但也用了一天一夜,而现在一半时间都不需要,真是今非昔比。那时还没有南京长江大桥,火车要靠轮渡才能过江。

  到北京时已是晚上8点左右,长安街已经黑黢黢的,红绿灯也已经停了,当时怎会想到几十年后长安街变得那么灯火通明。那时人们开玩笑称北京城最高建筑在景山公园,现在上百米的楼在北京早就不稀罕了。

  酒井对当年在北京坐公交车的经历印象十分深刻。他说,乘公交车时中途上来一位老人,车内坐着的人几乎同时站起来争着给老人让座。酒井感觉来到了理想的国家。

  火热的留学生活

  酒井首先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酒井介绍,当时在语言学院学习的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像他这样补习汉语的外国人,为将来在中国上大学做准备,其中有来自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也有其他国家左派组织的;二是强化学习外语为去英法等国家学习做准备的中国人;第三类是准备援建第三世界国家的技术人员,这类学生由于都有一定的专业,年纪较大。那时一星期上6天课,每天早上6点钟起来集体跑步。总共只有上百名学生,一个班的学生通常在十个人左右。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热情很高。老师责任心很强,非常负责,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学生和老师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酒井后来每次来北京都要去拜见当时的老师。

  1966年7月在语言学院结业。现在,当知道酒井60年代就学习中文,不少人半开玩笑地感慨真有远见。酒井称,当时的感情是真挚的,充满了理想,现在回忆起来也无比美好。

  投身友好促进活动

  1968年酒井返回日本,第二年开始协助日中友协工作。那时日本国内还有较强的反华舆论,友协就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经历过侵华战争的一代人身上。

  1972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提到了为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进行谈判。

  酒井说,随着1974年和1975年两国航空协定、贸易协定、海运协定、渔业协定相继生效,签订友好条约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可是三木内阁对签订友好条约表现消极,又拖了几年,当时酒井这些对华友好人士真是“气死了”。

  1976年底,三木首相辞职,对缔约较为积极的福田赳夫接任首相。这时也是中国发生巨变的时候。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国家逐步恢复稳定,缔约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1978年,两国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将联合声明以条约的形式通过立法固定下来,这为以后的中日关系定下了基调。

  酒井一直致力于两国的人员交流,从中加深相互理解与认识。酒井说,2002年友协安排50名日本中学生访问南京,他们住在南京中学生的家中,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是行程之一。参观时,日本学生起初很害怕,有的还哭了出来,反而是一直陪同的中国学生拍着他们的肩膀说,这并不是你们的错,我们要好好地友好下去,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酒井说,对于历史问题不能回避,“要以适当的途径、易接受的方式让年轻人接触历史”。

  关注中国发展

  酒井在日中友协工作了近40年,往来中国“一二百次”,目睹了中国发生的巨变。

  1978年10月,邓小平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战后首次正式访问日本。酒井对邓小平参观新干线那一幕至今记忆犹新。酒井说,随后中国召开了三中全会,开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开始了邓小平访日时说的要“跑”着发展。

  在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发展商品经济时,酒井说,作为一名外国人、但也是在中国生活过的人,起初也很彷徨,一段时间内不是很理解,后来慢慢想通了。发展经济不能违反规律,商品经济是必走的一步。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看一看今非昔比的城市建设就显而易见。”酒井说这与中国的法治不断健全是密不可分的,由“最高指示”转为依法治国,酒井老人的感触尤其深刻。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