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黑白镜头中的家乡新貌(组图)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09月30日08:24
胶片相机DIY发烧友

已经消逝的北开渡口

沈阳道古玩市场

  文/刘功业

  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六十岁,几乎与共和国同岁。他们背着自己改造的老相机,激情满怀地拍摄着新生活,新天津,记录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新成就。

  天津这些年来的变化太大了,让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城市建设和海河改造,老南市、老城厢、老街道、老市井,很快消失在新气象里。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历史,同时也歌唱现实生活。

  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六十岁,几乎与共和国同岁;他们算不上是专业摄影家,但却对摄影艺术情有独钟。

  这些人先先后后地走到一起,似乎是一种偶然。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天津滨江道上,有一家委托店,经营一些旧物老玩意。像老张、老王这样的人,当时没别的嗜好,就喜欢玩相机,没事的时候就倚靠在滨江道这家委托店的柜台前说话,买不起自己心仪的好相机,但是喜欢看,时间久了也都慢慢精通了。他们常常瞪着眼睛,看着玻璃柜台里的一台台相机,像端详自己心爱的宝贝,说起来也都一套一套的。

  后来,改革开放,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慢慢地有了些闲钱,就开始鼓捣相机。当然受到钱的限制,不玩新的,就玩老的、旧的和便宜的。玩的是个乐子。骑一辆旧自行车,身上背个相机到处转悠,随手一声咔嚓,那才叫个“牛”!后来市面上兴起了数码相机,比起老相机、老胶片来,性能先进了很多,可他们似乎还是不愿脱离胶片相机、暗房洗印、黑白照片的“老传统”。为此,张宸把自己在哈密道53号古玩市场里的店铺,起名为老传统文化艺术中心,把“老传统”三个大字写得老大的。这里集中着好几家经营老相机的店铺,像张立民、王德生等,也都早就闯出了名气,坚守着老黑白照片的阵地。他们有自己的理论,也有自己认可的权威,时常谈起的“黑白大崔”,就是天津美院教授崔茂元。最让他们引以为骄傲的,是2007年崔教授带着弟子参加的一次全国比赛,一共拿了数十个奖项,几乎包揽了金银铜牌,轰动全国。

  天津这些年来的变化太大了,让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城市建设和海河改造,老南市、老城厢、老街道、老市井,很快消失在新气象里。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历史,同时也歌唱现实生活,乐此不疲。那些城市风光,金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海河上那些老桥、新桥,都让他们流连忘返,拍摄不暇。

  张宸最值得骄傲的收藏,是美国柯达公司1916年出品的白朗尼方盒相机,是用纸板做的,极其简单,又极其方便。他用这台机器拍摄的金街和百货大楼,艺术感很强。这样的机器,他有两台。张宸拍摄的北宁公园老大门,是他听说那里要拓宽马路后前去抢拍的,还有红桥的老北开渡口和浮桥,当他拍完后不久就消失了。现在是一座石舫,当年那座浮桥,是天津的最后一座,永远留在了他的胶片上。

  当他们背着自己改造的老相机,激情满怀地拍摄着新生活,新天津,记录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每拍出满意的好片子,都比中了头彩还高兴。有人还琢磨出用3个135相机连接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又用120双反相机,制成了612、618的宽景相机,成像效果更好。在津门、津塔、金湾广场和海河改造工地上,每当这些摄影爱好者举着他们怪里怪气的照相机比比划划,就会吸引来众多好奇的围观者。

  他们说,黑白,银盐,那不是简单,而是丰富,就像中国的水墨画,浓淡深浅中都有神奇。黑白胶卷的照片,像诗像画,有一种可以咀嚼的韵味。他们不拒绝数码,但是用惯了黑白胶片,银盐洗印也是种乐趣。老传统,同样可以记录和反映祖国的繁荣发展,天津的日新月异,我们今天的新生活。

  近些日子,他们带着新作品、新制作,聚在一起研究为新中国60周年诞辰,搞一个黑白影展的事情。他们手里,可是积累了不少反映天津风土人情的好照片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