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初,我获得了一份德国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工作,由此展开了我自此后的十几年外企职业生涯。一晃快十五年了,有时候回想起来,对比今天和十五年前,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变化:当年,外企中的我们对每一样东西都新鲜,做每一个项目都是在学习,经理们清一色都是外国背景;今天,团队领导几乎都是本土培养的优秀人才,中国团队的工作经验开始向世界其它地区的团队推广并被广泛借鉴;当年,我们的办公室甚至连办公桌椅都从海外采购,今天,我们的办公环境比总部更现代,内部设施的先进程度也完全与世界同步甚至更超前;还有那些当年被派来中国工作的老外们,他们当年来北京时的忐忑,和他们现在对这里的恋恋不舍;这些对比,引发了我对一些趣事的回忆,看看我这精彩又有趣的外企十五年吧。
咖啡壶的变迁 我第一份“外企”的工作是一家德国公司的北京代表处,办公室的大老板是个德国人,我的上司古先生是个可爱又敬业的香港老头儿。这个代表处就是在他的张罗下一手操办起来的。我在他的指点下,不仅逐渐熟悉了国际化标准的工作流程,还接触了一些新鲜的“洋玩意”,比如“咖啡”。
在那之前,我有限的咖啡体验全都是雀巢速溶咖啡,到了这里,我才第一次见识煮出来的咖啡。并且第一次认识了“咖啡壶”。咖啡壶这东西现在都是非常普通的小家电了,但那个时候,几乎北京各外企办公室里的咖啡壶都是从国外或者香港带过来的,不得不说那也算是个“稀罕宝贝”了。我慢慢学会了享受用这个宝贝泡制出的醇香咖啡,并且成为我的一个生活习惯。
几年前,我换了工作,在庞大的新办公室里,没找到传统咖啡壶,却见到了新式咖啡机—雀巢饮料机。按下你选择的饮料号码,你的选择就冒着热气出现了。虽然是速溶的咖啡和饮料的,但有时候你会突然迷失在众多的选择中拿不定主意。我还喜欢听它那欢快工作的声音,象头快活的小马。
有一天早上,胖墩墩的饮料机不见了,一个超级豪华咖啡机堂而皇之地立在那里。根据面板上的按键选择看,这家伙能提供多达6种口味的现磨咖啡,并且实现了与IT的结合,从下单到付费,直到送出咖啡,全程自助加自动。而收费更是出人意料地以“北京交通一卡通”刷卡结算。我们简直被它的“智慧”服务惊呆了,大家甚至到处去借一卡通来见识一下这个神奇咖啡机。
这可苦了办公室里的老外们,尤其是那些来北京短期出差的国外同事,每天早上我们都能看到几位对着豪华咖啡机发愁的同事,左拔拔,右动动,不由让我想起我当年第一次使用咖啡壶时的小心翼翼。
从我们向老外学习煮咖啡,到我们教老外如何使用我们的咖啡机,从海外代购咖啡壶,到我们自己的一卡通全自动咖啡售卖机,这真是有意思的十五年。
被扔在北京的睡袋和枕头 如果放在今天,谁也不相信纽约人出差来北京会背着枕头和睡袋。可是在八年前,我确实见识了这样一位可爱的美国同事,也是我十几年来见过的最夸张的一位同事。
那年秋天,我们收到一个来自纽约分公司的邮件,一位同事要来上海和北京出差,希望我们帮助他安排酒店等相关事宜。那应该是他初次接触中国。我不知道他想象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但从他来中国前向我询问的问题中,也能略知一二。我们的合同酒店都是办公室附近的五星级酒店,这位同事看起来对中国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心存疑虑,写邮件问我“酒店的房间里有电视么?能洗澡么?”我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都没问题”。大概是我的回答太简了单,也或者是他不能相信我们的标准,这位老兄一个月后竟然背着毯子,被单,睡袋,枕头等等来了中国。
他的第一站是上海,我能想象当他进入上海市区后的那种震憾,更猜得出当他背着睡袋了进了上海金茂饭店后的错愕。当现实照耀在他巨大的行李上时,我相信他多少会有点眩晕吧?老兄当即享受了中国豪华酒店的舒适服务,据说他当三天后离开上海的时候,他从美国带来的行李就扔了一半了,并且在上海疯狂采购了一通。但怀着对北京的一点点不放心,他还是保留了一些旧装备来到北京。在北京,他所下榻的建国饭店与秀水街近在咫尺,他开始后悔在上海过于贪心而错过了更物美价廉的北京秀水。
当他结束了在中国的一周之行离开北京时,他的行李已经完全被中国商品置换一新了。看着他两眼放光地享受着北京的那个时刻,我心中不禁在想“这老兄还真有点土,哈哈”。
一封关于北京奥运的来信 08年的奥运会,是我最严肃也最真诚地一次爱国情感表达。虽然这与我在外企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除了那场盛事带给我的冲击,我更多地是被来自国外同事的真诚所感动。
奥运会之前,一直是国外的朋友比我兴奋,他们比我还憧憬着那场盛事。一些以前一起工作地的国外的同事,时不时都会和我谈起北京,谈起奥运会。随着8月的临近,北京开始一天一个样,原本漠然的我,也变得期待起来,一直到8月8日那天晚上,我被彻底震撼。尤其是那首天籁般的“歌唱祖国”,极大地激起了我的祖国荣誉感。
两天后,兴奋的北京人基本上心情都归于平静了,我们已经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时候,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又把我带回到8号晚上的激动中。那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译文:
“……我在美国通过电视看了奥运开幕式转播,真是太震撼了。就象NBC评论员在转播过程中不断重复的那句话一样:真是帅呆了!我不能想象这样的场面和壮举还有哪个国家能够复制出来!
这实在是太美妙了。我觉得中国对这次奥运的投入,包括开幕式,是值得的。尽管有报道说这次的预算有3亿美元。我知道很多外国人会为这次开幕式震惊。它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极大地帮助中国人民树立骄傲和信心。这一切很难用金钱衡量结果,也不是仅用金钱能够建立的。
尽管身在海外,不能和中国人民一道为此做出贡献,我仍然非常自豪。努力回想我1975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的所见,我无法相信这伟大国家的13亿人民在这30年内所创造的如此巨大的变化。正如NBC评论员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你,和13亿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民一道,分享着这一荣耀。
我接到了三位美国朋友的来电,他们都来“祝贺我”。我向他们说“我为我所见到的感到自豪,但荣誉属于那些在中国大陆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们,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和牺牲。”
最后,我希望中国能实现夺金梦想,尽管那不是最重要的了。(昨晚中国运动员已经取得6枚金牌,我们会屏气凝神期待最后的成绩。)”
写邮件给我的是我非常尊敬的长者,他早年在战火中出生于西安,后随家人迁至台湾,大学毕业后,与太太双双赴美深造,二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相当的造诣。我有幸在工作中结识这位长者,经常得到他的一些启示和分享。他曾经多次和我提起他对中国的情感,那样的真挚我有时候甚至难以理解。可是这一次,我完全和他产生共鸣,他的来信再一次让我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夜晚,我于是回信给他说:
“……很高兴分享到你的兴奋,作为一个在北京的中国人,我也被这次开幕式打动。当国旗伴着(歌唱祖国)的歌声出场时,我眼中充满泪水。这一刻深深打动了我。你一定要在最近再来一次北京,来看看这个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与一个月前都有很大不同,来亲自感受一下火热的奥运气氛。。。。。。”
没过一小时,“叮咚”一声,又一封滚烫的回复来了:
“是的,当我看到仪式开始时,我无语凝噎。是的,那首《歌唱祖国〉〉深深打动了我。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我们刚从多年的与中国的信息隔绝中脱离出来,开始逐渐接收到中国大陆的信息。听着开幕式上那个小女孩的歌声,我十分动容。哦,哦,我亲爱的祖国,你终于又如此荣耀和有尊严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现了自汉唐朝以来历久不见的盛景。"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是的,经历过150年来的痛苦,屈辱,和无望,我们终于屹立于世界,中国人民用努力和勤劳向世界昭示着我们的尊严与骄傲……”
这些火热的文字是我多年来接收到的最真挚的文字,也是我和海外的朋友最同步的一次心灵共振,也是我十几年来,在国际环境中工作心态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十几年外企职业经历,伴随的正是中国的经济腾飞。中国员工从单纯地学习到自信地参与和创新,我们正成为公司全球业务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国家也一样,中国从十几年前简单模仿,到今天创立自己的复兴之路,我们已成为国际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眼见着今天的北京,我们都能相信那歌声中所描绘不再是远景: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