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抗日影视新趋势折射人心日益通达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09月30日15:43
中新网9月30日电 《澳门日报》30日刊文认为,近来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有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演员日本化;风格娱乐化;国民党军队正面化。三个趋势,都令人欣慰:社会在进步,人心日益通达。
文章摘编如下:
说起来似乎总是忙,但屈指一算,这两年还是看了不少电视剧。其中,抗日题材电视剧占了很大的比例:《亮剑》、《狼毒花》、《杀虎口》、《中国兄弟连》、《我的兄弟叫顺溜》等等,这两天又看了几集《大刀》。
看过之后不免想一想,我发现,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有如下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演员日本化。从前我们所熟悉的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其中的“日本鬼子”,全部是由中国演员扮演的。大致情形是:面目狰狞,人中粘贴一撮毛,一开口就是“死了死了的”、“八路的干活”、“大大的好”、“八格牙鲁”。可以说,影视作品里的日本人,几乎全是恶魔形象。
最近两年,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在多部抗日题材影视作品中扮演“日本鬼子”;他所扮演的日本人,不再是简单的脸谱化的人物,而开始有了人性的层次(面)性。
换言之,人物描写开始朝着中性化演变了,不再是简单的丑化。时光流逝,历史恩仇日渐淡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人民的情感、观念逐渐跟国际接轨;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影视制作面向全球(包括日本)招募演职员成为可能……种种原因,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我国的银幕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日本演员扮演的“日本鬼子”形象。有朝一日,所有影视作品中的“日本鬼子”全部由日本演员来扮演,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
趋势之二:风格娱乐化。众所周知,我们从前的影视制作单位,实际上都是政府的宣传敎育机构。如今,这些单位虽仍然负有宣传敎育的职责,但是,市场化、娱乐化是大势所趋,它们也不得不增加了娱乐性。这一点,在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表现得也非常明显。
从前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表现的是中日民族之间的血海深仇,控诉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宣扬的是中共领导的军民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些都是原则,非常严肃,来不得半点含糊。现在的影视作品,大多已经不再如此严肃,开始出现了插科打诨、游戏性质的情节,中间化的人物,英雄不再那么听话驯顺,“日本鬼子”也出现了一些专业敬业的技术人员,例如狙击手。
趋势之三:国民党军队正面化。1986年《血战台儿庄》电影放映之前,绝大多数大陆地区的中国人都以为,抗日主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事儿。国民党军队,成天忙乎的就是“安内”,破坏国共合作,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围剿共产党的军队。
近年来的一些影视作品,开始出现了国民党军队抗日的内容,国民党军队中也出现了若干可歌可泣的血性男儿形象。出于统一的需要,也由于信息传播的更加民间化,国民党军队抗日的正面形象肯定会逐渐增加。
三个趋势,都令人欣慰:社会在进步,人心日益通达。而趋势毕竟会有限度,会有瓶颈。限度大小、瓶颈粗细,反映社会进步、人心通达的程度。从一般观众的心理看,对第三个趋势的诉求应该远远超过对前两个趋势的期盼。抛开政治偏见,国民党官兵毕竟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他们在历史上做过什么,是我们都愿意了解的。实际上,这也符合两岸统一的百年大计。或许,大陆能看到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日的影视作品跟八路军抗日影视作品,数量相当的时候,国共再度合作、海峡两岸统一就水到渠成了。(启阵)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