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新中国60年成就展科技展区巡礼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0月02日11:22
新华社记者顾瑞珍
自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开展以来,北京展览馆每天人潮涌动,科教单元展区前更是络绎不绝。
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生动的实物和模型,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科技发展的光辉历程。用LED屏幕、三维立体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展示的多种科技成就,以及“神舟七号”返回舱和航天服、“四轮三轴”月球车、清洁能源汽车等实物的亮相,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享受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高科技大餐”。
整个科教展区是一座晶莹剔透的巨大透明建筑,整座建筑外形由不规则的几何体构成,整体造型设计灵感来自我国古代的折纸艺术。
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一冲破传统束缚的大胆设计,代表着广大科教工作者放飞理想的远大志向。“该建筑的设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是科技的孵化器,激发了创新的活力。”
在科教展区前言部分,有一座运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构建的展台,观众可以360度观看三维全息成像图片。循着讲解员的指引,可以看到展台的周围是一张张图表,数据的对比说明了科技60年来的发展变化。从这些图表数字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升,科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用LED显示屏、三维立体成像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展示60年科技成就,本身就让观众体验了科技进步的魅力。比如,首次创新大面积采用仿真玻璃透明膜作为科教展区的“外衣”、具有玻璃的通透性,而且重量轻,更安全更环保。另外,该展区照明系统全部采用LED灯,大大降低了展区的电能消耗。
“从科教展区的整体造型设计及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领略到高科技含量和人文要素。”来自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杨淼淼说。
进入展区主通道,一个占地10平方米的大玻璃柜前聚集了许多观众。玻璃柜中展示的是“神舟七号”返回舱和航天服。
1992年,载人航天列入国家计划;1999年,“神舟一号”顺利升空,首次实现天地往返;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我国“飞天”第一人;2008年,“神舟七号”遨游太空,我国航天员迈出了太空行走第一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在“神舟七号”返回舱和航天服实物展示大玻璃柜旁,是王选教授等人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实物,不少观众饶有兴致地做着“拼字游戏”,感受着旧法排版与激光照排技术的区别。
“这辆车用氢气做动力,非常环保。”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实物展台往前走,一辆被“解剖”的清洁能源汽车吸引观众争相一睹它的风采。
在科教展区,还能看到我国著名的超级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我国最早培育成功并在生产中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被推广至世界各地大面积种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在空中的红薯!”在科教展区搭建的温室里,观众可以看到仅靠一根藤汲取营养、长在空中的红薯,也可以看到在空中纵横交错、生长繁茂的各种蔬菜。这些都是工厂化农业技术培育的产品。
“这次展览让我再次树立了要好好学习的决心,长大后我们也要像那些科学家一样,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来自安徽的张若熙小朋友走出展馆还抑制不住满脸的激动。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