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泉州承担申报工作的南音(泉州弦管)近日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原称泉州弦管,集唱、奏于一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千年来广泛流传于福建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并远播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图为南音表演。中新社发王东明 摄
中新社泉州十月四日电 (孙虹曾福志)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福建泉州南音,日前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日,泉州举行系列活动庆祝泉州南音成功申遗。
据介绍,为期三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月二十八日在阿联酋首府阿布扎比开幕,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七十六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南音、妈祖信俗等二十二个项目入选。
“南音的演唱一直沿袭泉州方言古韵”,泉州市文化局局长龚万全说,“近年来,泉州南音与台湾方面的交流十分频繁,台湾属闽南语系,不少泉州南音代表性传承人、老艺人受邀赴台交流演出。南音入选非遗名录之后,这种经常性的互动还会持续进行下去,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一起共同保护和弘扬南音文化。”
为庆祝泉州南音申报成功,泉州市文化界人士和来自澳门、菲律宾等地的海内外南音社团代表四日上午共同举行了泉州南音座谈会,畅谈泉州南音的传承与保护。此外,泉州市还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举行海内外南音社团参与的南音交流演出、泉州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祝会等。
二OO二年五月,泉州市启动南音申报“非遗”工作以来,这一古老乐种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泉州市文化局官员表示,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具有世界友好交流的深厚传统和土壤,南音列入代表作名录,必将促进友好交流与和平对话。
南音原称泉州弦管,集唱、奏于一体,典雅优美、质韵深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千百年来“口传心授”,广泛流传于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并远播台湾、港澳和东南亚等地,成为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竞相传唱的乡音,也是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精神纽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