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9年诺贝尔奖 > 09诺贝尔奖消息

华人高锟分享诺贝尔物理奖 为中科院外籍院士

来源:重庆晚报
2009年10月07日01:35
高锟

高锟 博伊尔 史密斯

  生于上海,中科院外籍院士,曾与邓小平一起当选亚洲风云人物

  北京时间昨日下午5点45分许,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华人科学家高锟、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威拉德·博伊尔和美国人乔治·史密斯三人共同获得这一荣耀。

  光纤之父

  “他们为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实用的创新,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评奖委员会在声明中说,高锟因为在“光学通讯领域的光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获奖。

  评委会指出,高锟1966年发现如何通过光学玻璃纤维远距离传输光信号,这成为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运行的基石。“利用一根纯净的玻璃纤维,可以将光信号传输100多公里,而60年代时的光纤只能传输20米。”“今天文字、音乐、图片和图像在一眨眼间传遍全球”,高锟功不可没。

  数码相机的功臣

  博伊尔与史密斯一起工作,发明了电荷耦合元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和精密外科手术设备。评委会赞扬博伊尔与史密斯第一次成功地发明了数字成像技术,工作于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他们设计了一种影像传感器,可以将光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像素,为摄影技术带来“革命化”变革。

  “没有CCD,数码相机的发展将更为缓慢。没有CCD,我们就不会看到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令人诧异的图片,也不会看到我们的邻居火星上的红色沙漠图像。”评委会说。

  博伊尔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每当他看到人们使用小巧的数码相机,他就回想起当年与史密斯的工作。他说,这一技术的最大成果是数码相机拍摄的火星图像传回地球。他说:“我们第一次看到火星表面,没有我们的发明,这是不可能的。”

  将获一半奖金

  据悉,高锟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博伊尔和史密斯将分享剩下的一半奖金。

  与往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依然将在今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举行。

  从小自制炸弹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合,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路人。

  中科院外籍院士

  1944年,随父移居香港,之后考入香港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做工程师。从1963年开始,高锟就着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1966年,高锟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

  1981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但由于这项发明的专利权是属于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这项惊世发明并没有给高锟带来巨大财富。

  1970年迄今,高锟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87年~1996年任该校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2000年,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自传开篇写结婚

  光纤,是高锟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亦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项实验;而另一项萦绕他一生的实验则是甜蜜的爱情。一提及太太黄美芳,高锟更掩不住满脸的幸福和满足。只要一有机会,高锟就对太太赞不绝口。前段时间,高锟正忙于写自己的传记。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他告诉记者:“我的传记第一个章节就是写我和太太结婚的情形。”

  生理或医学奖

  发现长生不老秘密


  10月5日,诺贝尔奖开幕。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这也是诺奖历史上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奖项。

  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评委会成员鲁内·托夫特戈德说,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有助于攻克医学领域3方面难题,即“癌症、特定遗传病和衰老”。端粒酶在细胞老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也是“长生不老”的钥匙,在细胞癌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诺奖通知方式五花八门

  诺贝尔奖委员会为避免消息外泄,总是在奖项公布前数分钟才通知获奖者。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知获奖者相当困难,故往往使出五花八门的方式。

  午夜凶铃 1998年经济学奖印度得主沈恩,收到委员会的“午夜凶铃”通知得奖,他起初还担心“一定是发生了令人非常悲痛的事”。

  机长相告 1991年瑞士籍化学奖得主恩士特,在莫斯科飞往纽约的客机上,由机长亲自走到座位告诉他得奖的消息。

  人群围屋 德国的赛尔登4年前获经济学奖,他当时购物后回家,看到屋外有一大群人围着,还以为寓所遭窃,后来有人上前道贺,才得知获奖。

  据新华社、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