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Ramakrishnan)、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和阿达-尤纳斯(AdaYonath)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
英美以三位科学家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网快讯: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三位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家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网快讯: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三位科学家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
新华网快讯: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7日获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
三位科学家共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奖金平分
中新网10月7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出生于1952年,来自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托马斯-施泰茨出生于1940年,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1939年出生的女生物学家阿达•尤纳斯来自以色列霍旺特•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三人将共同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在阿达-尤纳斯获奖之前,诺贝尔化学奖只有3名女性得奖人,而且从1964年英国女生物化学家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获得该奖项之后,就再无女性上榜。
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 |
以色列女生物学家阿达·尤纳斯简介
中新网10月7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7日晚揭晓,以色列女生物学家阿达·尤纳斯与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她之前,诺贝尔化学奖只有3名女性得奖人,而且从1964年英国女生物化学家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获得该奖项之后,就再无女性上榜。
获奖情况
阿达·尤纳斯在2008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以色列人。
2006年,阿达·尤纳斯与乔治·费埃尔因在“核糖体蛋白合成,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领域中获得突出成就,获颁沃尔夫化学奖。该奖项的目的是为了表彰除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外,对于化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它是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教育背景
阿达·尤纳斯1939年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没有太多文化,但尽力为她提供良好的教育。在其父亲去世后,全家搬到特拉维夫居住。
尤纳斯在1962年和1964年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分别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和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68年,在以色列瑞霍旺特·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又分别于1969年和1970年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接受博士后教育。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拉马克里希南的实验室一片欢腾
新华网伦敦10月7日电(记者黄堃)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新华社记者在奖项揭晓后不到2分钟即幸运地将电话打进获奖者之一,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所工作的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电话那端顿时传来一片欢腾声。
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士,可能是拉马克里希南的学生或助手。他告诉记者,拉马克里希南正在开会,暂时不方便接电话。在与这位男士简短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始终可以清晰地听到电话那头的欢声笑语。
仅几分钟后,记者再次拨打电话,希望确认拉马克里希南是否已结束会议,以对他进行直接采访,但这时电话已经成为热线,再也无法打进。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网站的介绍,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先后在印度、美国多所大学求学,并曾在美国耶鲁大学等高校工作,1999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拉马克里希南和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背景资料: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贡献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以下是2001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5年,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