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我眼中的中国军队:结束敌对 共守国防(组图)

来源:国际在线
2009年10月10日18:57
  大陆军事专家罗援少将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

  “电话拨号音——

  记者:你好,请帮我转一下南薰礁。

  接线员:好的,请稍等。(等待转接)请讲话。

  庞中飞:你好,这里是南薰礁。

  记者: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穆亮龙。

  庞中飞:记者你好,我是守礁战士庞中飞。

  记者:今天是中秋节,你们还在坚守岗位,不能和家人团聚了。

  庞中飞:每逢佳节倍思亲嘛,不过,军人嘛,职责所在。并且在南海海域也不止我们这一个岛礁上有中国军人驻守。在我们礁堡东北方向,大约12.8海里处,就是我们中国台湾地区的军人驻守的太平岛。

  记者:如果按距离算的话,太平岛是离你们最近的了。

  庞中飞:对呀。

  记者:你平时就可以看到他们吗?

  庞中飞:可以呀。在天气情况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岛上的房屋、树木之类,也经常可以看到台湾的补给舰船前来这里补给,有的时候还能看到舰船上的舷号。大家都是中国军人嘛,我们看到他们还是感觉比较亲切的。大家都是中国人,流着同样的血。每次执勤看到这些,我都在想,驻守太平岛的军人和我们一样,都在共同守护着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片海洋国土。大家的职责都是一样的,今天是中秋节,我们都不能和家人团聚,我也想祝他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庞中飞是有十几年军龄的老兵了,入伍后曾二十一次赴南海海域的南薰礁执行守礁任务。南薰礁是我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距大陆一千多公里,但距台湾地区军队驻守的太平岛还不到13海里。在这片蔚蓝色的海洋国土上,海峡两岸的中国军人并肩守卫。在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祖国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两岸中国军队有着长期的共识。大陆军事专家王卫星研究员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说:“在历史上,驻防在台湾的这支军队,在捍卫中国主权、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过程当中,一直具有爱国传统。尽管两岸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是,这支军队始终维护着中国的领土完整,是岛内"台独"势力难以逾越的最大的障碍。那么,也可以说,在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祖国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两岸军队有着长期的共识。我们也了解到,台湾军队当中不乏有爱国有识之士,他们也不甘于沦为"台独"的牺牲品,不愿意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我想,这是我们改善两岸军事关系的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今天来讲,我们理应是在同一条战壕的伙伴,而不应该成为兵戎相见的敌手。古人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两岸军队同出一脉。1924年建立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首次牵手合作的结晶。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怀着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聚集在这里,在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的黄埔军校学习。他们秉承孙中山先生“亲爱精诚”的校训,在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以及北伐等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奋战。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政治人才后来很多成为国共两党的精英和名将,黄埔军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大陆军事专家罗援少将对两岸中国军队的历史有着精深的研究。

  他说:“两岸军人历经风雨坎坷,同源于黄埔、北伐,分镳于"四一二"血案,携手于抗战御侮,搏杀于内战纷争,现在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样就让我想起了《义勇军进行曲》中一段歌词,就是"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当年以国共军队为主体的中国军队,正是唱着同一首《义勇军进行曲》,用中华儿女血肉之躯构筑了一道抵御外辱的钢铁长城。那么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想曾经兵戎相见的两岸军人,有责任担当起终结两岸敌对历史,永铸中华万世疆域的一个历史重任。”

  虽然两岸军队曾历经风雨坎坷,但两岸关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两岸关系走向和缓,割不断的战友情让黄埔校友们再次聚到一起。在黄埔军校建校85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穆亮龙特地赶赴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采访。纪念馆的杜穗红女士向记者介绍了1984年6月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的感人场面。

  他说:“当时黄埔校友大多数一期到三期都还健在,都是七八十岁高龄了,有的是坐着轮椅来,像李仙洲坐着轮椅来,有的是白发苍苍、满头银发从国外赶回来,像当时李默庵、宋希濂、黄维他们都来到这个地方。我想起每一次校庆大型活动都下着雨的,他们说上天看到这些老校友们也都感动了。他们一行队伍大概一百多人,也是坐船从市区来到这里,他们来到这只有学校的大门可以参观。

  因为当时没有校舍,但是同学们能够来到母校,那种心情是很多人难以理解到的。那么多年,又能够重聚在一起。因为很多人,很多校友想找回自己同窗学友,都找不到。就拿牌子写着小名"你在哪里",很感人的场面。所以说他们席间午餐的时候就说,大家把酒杯端起来,一喝为净,把过去的恩恩怨怨都忘掉它。黄埔军校大门有孙中山先生遗嘱中提到过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黄埔军校同学由衷的道出,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他们的心声,84年。”

  “天下黄埔是一家”,大陆军人是中国军人,台湾军人也是中国军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两岸人民的台湾,大陆也是两岸人民的大陆。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指出的:“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首次郑重向台湾同胞发出了“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倡议。大陆军事专家王卫星研究员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说:“胡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的这一郑重呼吁,它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大势,也代表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其实,我们现在仔细想一想,目前在两岸敌对关系最直接、最经常的,它是表现为两岸军事对峙状态。胡锦涛总书记这个呼吁,它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理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也展示了新的前景。可以这样讲,这既是对改善两岸关系的一个总体构想,更是对妥善来构建两岸新的军事关系的一个直接要求。我感觉到,两岸军人都共同负有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其实从这一方面来讲,台湾军队是可以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虽然两岸现在还处在对峙状态,两岸军方在意识形态上还存在着分歧,但是我们大家同为炎黄子孙,贵为同胞兄弟,我们应当把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共同家园作为双方彼此沟通的一个基础,一道肩负起民族大义和神圣的使命。”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呼吁得到了岛内有识之士的赞同。2008年12月31号,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六点意见”。其中之一是“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台湾淡江大学张五岳教授认为,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

  他说:“台海的和平发展应该满足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大家知道,没有和平发展氛围和环境,两岸在经贸、在民间交流上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也很清楚,两岸要进行一个有关于全面性结束敌对状态,要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或者和谐格局,仍然需要漫长的道路、进一步努力的。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什么,当务之急在于我们希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慢慢采取积极的做法,我相信最终应该可以利用两岸中国人的智慧,来达到两岸人民所期待的。”

  两岸携手捍卫中国在南海海域主权是两岸民间学者共同关注的议题。长期关注台海问题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春英教授认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提出更让类似议题的实现成为可能。

  他说:“那现在面临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我们更有条件在军事上相互配合。因为几十年来,虽然每每遇到外敌入侵,两岸相互配合、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但是力量基本上都是分散的,可以说各吹各的号,如果说两岸合作开发这个太平岛,对捍卫、保卫我们南海的主权,将是更加有利的。”

  两岸防卫力量的整合有利于两岸军人共同防卫中华统一的大国防。在呼吁两岸中国军人共同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台湾大学张亚中教授和大陆学者有着强烈的共识。

  他说:“我认为其实将来两岸所谓军事合作,就是台湾跟大陆海域方面一种共同的打击犯罪,以及共同维护整个中国的主权,像钓鱼台,像南海的意义会更大一点。因为南沙群岛、南海都是我们两岸共同宣示这是中国的主权,台湾在南沙群岛有很大的,所谓飞机的基地。这个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大家可以互相支援,比如让对方飞机或者民用机可以停靠。我觉得这样去做的话,可能增加大家互信,可能还是更好的方法。”

  两岸中国军队同根同源,但几十年的军事对峙并非朝夕间可以化解。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如何才能建立,也成为两岸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罗援少将认为,双方应该通过接触、交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他说:“这个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可以先从一些非敏感一些问题,比如军事学术问题、一些军旅文化从这些方面先进行交流。军事学术我觉得双方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话题,比如我们共修战史,共修北伐战争史、抗日战争史。另一个军旅文化,现在两岸退役将领已经开始高尔夫球的同场竞技,那么是不是以后还可以开展其他棋牌、书画、歌咏,大家在一块唱一些抗战歌曲。这些我觉得都利于感情的交流和双方之间信任的加深。另外就是我们现在先从非建制,从退役将领开始做起,逐渐再朝现役这方面发展。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可以探讨的一些途径。”

  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位中国军人的天职。以中国人、中国军人特有的睿智、胆量和气魄,完全有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身为军人的罗援少将对两岸中国军队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我有这么几句话,就是台海太小,难展中国军人文韬武略大智大勇,让我们跳出地域观念,还我以叱咤风云的中华大舞台。军事视野太窄,难容中国军人博大胸怀,让我们跳出单纯军事定式,再现我中华"上兵伐谋"之兵法精髓。一万年太久,难了我几代人的统一夙愿,让我们摆脱消极等待的心态,给全世界一个惊喜一个榜样。”

  1

   南海印象

  远远望去,东门礁象不象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航母?

  2

   从今日美济礁1号点看保存最完好的第二代高脚屋

  仰望南薰礁

  3

   永暑礁记忆(永暑礁是我国在南海上最大一块礁盘)

  南海上神圣的永暑礁

  恢复重建后的陆军军官学校大门(许炼 摄)

  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