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男子苦等15天 单人驾驶动力伞成功飞越渤海海峡

来源:海力网-半岛晨报
2009年10月11日00:29

  男子单人驾驶动力伞成功飞越渤海海峡

  继2007年10月,在旅顺等候了15天,尝试了一次起飞宣告失败后,昨日一早,来自深圳的动力伞飞行运动员韩冬冰,驾驶一架M2型单人背负式动力伞再次从旅顺起飞,上午8时05分,动力伞在羊头洼附近海边盘旋了五圈后,驶向大海上空,向西南方向飞去,9时55分,山东蓬莱传来消息,韩冬冰驾驶动力伞安全降落,至此,韩冬冰的动力伞飞越渤海海峡终于画上完满句号,他也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驾驶动力伞飞越渤海海峡第一人,并刷新由他创造的中国体育运动项目海上最长飞行距离的纪录。

  痴心不改重返辽东半岛

  2007年10月,本报连续报道了来自深圳动力伞运动员韩冬冰,试图驾驶动力伞飞越渤海海峡一事,但遗憾的是,当年,由于气象和韩冬冰的伤病原因,那次飞行最终以失败而终。

  今年国庆节前夕,韩冬冰带领着三名学员,驾驶汽车拉载着动力伞再次从深圳赶赴辽东半岛,继续他上次中断的飞行计划。抵达后,他们先在丹东凤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飞行训练,与此同时,韩冬冰又几次来到大连,在旅顺寻找适宜的起飞场地。这一次,他放弃了上一次,位于旅顺鸭湖咀的场地,而最终将场地选在了位于旅顺羊头洼、烟大轮渡附近的新港码头。“这里虽然没有适宜起飞的斜坡,但是地面平整,很好。”韩冬冰看好了码头上一块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米的狭长平地,这块平地均为方砖铺设,

  在过去的一周内,韩冬冰又往返旅顺和蓬莱之间,协调处理与飞行相关事宜,包括向空管部门提出飞行申请以及飞行中的安全保障。

  准备工作持续至凌晨两点

  10月9前日晚9时许,记者赶到旅顺口区,此时,韩冬冰正独自一人在一家大型超市选购食品,为次日的飞行做准备,包括牛肉干、巧克力和水,他还额外准备了白酒。“这些都是以防万一才准备的。”韩冬冰解释说,这些并非飞行过程中的零食,而是防止飞行出现意外,落在岛礁甚至海面上后,以此为身体补充能量和温度。

  晚上9点半,购物完毕后,韩冬冰又马不停蹄地带上两名队员驾车赶到旅顺隧道附近的一家加油站,给他飞行使用的动力伞两个副油箱加满燃油。这次飞行使用的M2型单人背负式动力伞,除了发动机之外,其余部分均为韩冬冰自主设计制作的,发动机为德国进口,使用97号以上高纯度汽油。与普通车载发动机不同,该发动机的润滑油和燃油混合使用,于是在加油时,需将润滑油直接与汽油混合。为防止邮箱有杂质,事先韩冬冰和队员将加油和混合润滑油所用器皿洗净,然后再按照严格的配比进行勾兑,整个过程持续了40多分钟,之所以未将这一繁琐工作提早做好,韩冬冰告诉记者,是因为加入润滑油后的燃油仅仅能在20小时之内使用,对于明天的飞行是否能成功,他并不能十足把握,这样做也是为了延长勾兑后的燃油使用寿命。“飞这一次,得花两万块,钱还是得省着点嘛。”韩冬冰说,这一次,为了尽量降低成本,他和队员们没有住宾馆,而是借宿朋友的一处空房子,在那里,他们自己做饭。

  将两个容积25升的副油箱加足燃油返回住所后,韩冬冰依然没能入睡,他调试着GPS导航仪,一遍遍查看着明天所需的一件件物品,每一次检查,他的表情都很严肃,对队员们的训话也变得严厉起来,此时,韩冬冰的言语和表情中都流露出因这次飞行的重要而产生的兴奋。

  直至临近昨日凌晨两点,韩冬冰终于入睡。

  起飞一波三折

  昨日凌晨还不到5点,韩冬冰便和队员们起床,装好所需全部设备和物资,他亲自驾驶面包车赶赴羊头洼,一出门口,他便和队员们抬头看天空,并警惕地察觉着风速和风向。晴朗的天空让韩冬冰舒口气,而经检测后得知的2米/秒的东北风风速,更是让韩冬冰喜出望外。

  20分钟后,当面包车渐渐驶入码头时,韩冬冰接到了来自烟台城隍岛的队员报告,当地天气多云,也是偏东北风,风速7米/每秒。“风有点大,不知道会不会再大,再大,可就不太妙了。”韩冬冰向着大海望去,海平线上方的天空上团团白云,还是让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在码头上,卸下发动机和伞面,韩冬冰开始有条不紊地和队员们对动力伞进行组装,期间,他的神情依然凝重,指挥队员的语气也比前一天晚上的更重。与此同时,每隔大约10几分钟,韩冬冰还要和城隍岛方面联系,询问那里的实时天气情况。

  6时50分许,韩冬冰得知城隍岛当地风速降到了5米/秒,这让韩冬冰心情和当地的天气一样,多云转晴。之所以对于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此关心,是因为根据天气预报,随后几天的气象状况更不容乐观。

  7时04分,动力伞全部组装完毕韩冬冰又在座椅两个扶手上用胶带缠住了两个小水桶,里面各装着一面五星红旗。韩冬冰说,飞行成功后,他要在空中把国旗展开,这次飞行也是他为祖国60华诞献上一份礼物。

  7时10分,韩冬冰突然站在了动力伞边沉思起来,对于旁人的问话他并未理会,思考了一阵后,他终于开口说话了。“这是最后的思考了,上去就没有回头路,丝毫也不能有闪失。”

  7时26分,伴随着轰鸣声,动力伞的发动机终于启动,在预热了大约20分钟后,在两名队员的帮助下,全副武装的韩冬冰背负着螺旋桨和座椅走向已经铺在地上的伞面。此时,韩冬冰背负的动力装置、油料、导航仪、救生气垫已经超过了85公斤。

  7时55分,韩冬冰让队员将对面的助跑路段简单清理一下,示意围观者撤到远处,将伞面和动力装置对接后,他独自一人背负着动力伞开始助跑,然而刚跑出两步,韩冬冰竟然双腿一软跪倒在了场地上,队员和围观的人们不由地为他捏把汗。在队员的搀扶下,他重新站立起来,再次助跑,与此同时将发动机开足马力,韩冬冰和他的动力伞加速自西向东移动,但行动轨迹却并非正西向东,开始向偏南一侧偏离,就在他险些连人带伞掉入南侧的海中的一刹那,韩冬冰果断地双脚猛地蹬地,动力伞带着韩冬冰斜着离开了地面,韩冬冰终于成功地飞了起来。

  起飞后,韩冬冰自如地在空中靠控制左右两侧的拉线掌控方向,开始在码头区域绕圈飞行,其中还做了一次超低空飞行,一切均运行正常,在飞行了五圈之后,8时05分,韩冬冰驾驶着动力伞,开始掉转方向,向东南方飞去,绕过老铁山后,径直向西南方向飞去,大约四分钟后,韩冬冰和动力伞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消失在海平线的尽头。

  110分钟成功飞抵蓬莱

  大约半小时后,从城隍岛附近海域的事先安排好的渔船上传来消息,他们已经和韩冬冰相遇,随后将紧跟其后。

  上午10时30分许,通过电话,记者终于听到了韩冬冰从海峡另一端的蓬莱传来的声音。“我现在很好。”韩冬冰的声音平和,但依旧能听出他抑制不住的喜悦,他已于9时55分,也就是在起飞后110分钟后,平安顺利地降落在蓬莱海边浴场东侧海滩,降落地点完全与预定地点一致。落地后,韩冬冰收到了当地等候在海滩的人们的热烈欢迎,而他本人初步感觉身体状态良好。

  本次飞行任务顺利完成,但速度还是韩冬冰自己也感到了惊讶,由于飞行速度过快,事先安排的随行渔船无法跟上。实际到达的时间比事先预计抵达时间大大提前,韩冬冰告诉记者,在飞行过程中,风速很快是导致飞行速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在空中也遇到了几次小的险情,主要是来自气流的不稳定和发动机的几次异常声音,“发动机一有异常动静,我就紧张,生怕停车,在陆地,大不了我就下降高度或者迫降,可毕竟这是在海上。”韩冬冰坦言,这次前所未有的飞行经历,确实为他的动力伞飞行运动生涯增加和新的经验。他表示,将于近日重返大。

  人物简介:

  韩冬冰,男,祖籍北京,1969年出生于内蒙古牙克石,大学学历,现供职于深圳一家体育用品公司。从1997年开始从事航空动力滑翔伞飞行运动。此前曾作为中国动力伞飞行表演队飞行员,参加过2000年苏州太湖世界飞行大赛等10多项飞行表演活动。2006年8月20日,韩冬冰驾驶单人动力伞成功飞越了18海里的琼州海峡,创造了中国体育运动项目海上最长距离飞行纪录。

  本次飞行简介:

  飞行器:M2型单人背负式动力伞

  起止点:旅顺羊头洼和山东蓬莱

  起止点直线距离:110公里

  实际飞行距离:120公里

  预计飞行时间3至4小时

  装备油料:97号乙醇汽油,共42升

  计划时速:15节

  飞行高度:200米以下

  飞行保障:飞行员身着救生衣,随飞行器携带救生筏一个,牛肉干、巧克力、淡水和白酒若干,起飞后,在中途岛屿有船只起航,先相向而行,后紧随其后,以便落水后第一时间展开搜救。

  记者侯铁实习生权星子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