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英:雪山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0月11日07:38
从儿时的舞台梦想到17岁去西藏当文艺兵,孙海英虽然只在西藏军区文工团练服役短短三年时间,但当谈起今天取得的成绩,他仍然抑制不住自己对西藏、对西藏军区文工团的深深眷恋之情。1974年,孙海英考上西藏军区文工团话剧队。三年后就退伍回到老家辽宁丹东话剧团呆了一年,后在沈阳新华书店当了一年的搬运工。1979年,孙海英再次参军入伍,来到福建军区话剧团。两次入伍的孙海英在部队生活了11年。
近10年来,孙海英每年至少要回西藏三次,每次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一次比一次感动、一次比一次有激情。用他的话说,西藏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只有回到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上,才有家的感觉。身为一名影视明星,孙海英为何对西藏的感情如此之深,他说:“雪山草地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30年前,孙海英在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穿军装的父亲》中演一个有姓没名的群众,用他的话说不仅没得着报酬还倒贴了4块钱;没想到,2001年,他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不无巧合地饰演了一个穿军装的父亲,也由此一夜成名。《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让46岁的孙海英浮出了水面。性格决定命运,有着两次入伍经历的孙海英,执拗的个性多少有点石光荣的影子。可以说孙海英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为石光荣这个角色做准备。他说,他喜欢有军人气质的角色,是在雪山草地上磨砺了军人的果敢和气质。
想起在西藏军区文工团生活和工作的岁月,孙海英有说不尽的依恋、讲不完的故事。一次,西藏军区文工团组织演员深入藏乡山寨搞社会调查,一方面寻找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对西藏社会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他们3个话剧演员和新华社一位记者到工布江达县一个村庄吃住在藏族群众家里,因为那位新华社记者刚到西藏,对西藏的生活习惯不太了解,刚到群众家里,话剧演员都跟着群众吸鼻烟,新华社记者也跟着用大拇指钩鼻烟望鼻孔里吸,结果由于方法不对,把鼻烟全吸进鼻孔里,呛得那记者当场昏倒,三个话剧演员又是给他灌水,又是给他洗头。他们住在群众家里,群众非常客气,晚上给他们打上一壶青稞酒,当时没电,晚上点的是煤油灯,他们还以为是老百姓送的水,咕噜咕噜喝下去,第二几个人都醉醺醺的。后来他们吸鼻烟、不小心喝醉青稞酒的场景都搬上了一台话剧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有一次,文工团安排孙海英等4名话剧演员到某工兵团五连体验生活,这个连队是刚刚参加边境作战归来的英雄连队,当时总后勤部派来了一个慰问演出队、青藏兵站部派来一个慰问演出队,连队很热闹。西藏军区的这4名话剧演员已经在连队班排住了一段时间,他们根据自己收集到的素材,临时排练了2个山东快板、一个相声,四个人出了三个节目,让那些专业的演员感到很惊奇,慰问演出队的演员都问:“这是你们连队的兵吗?不错啊,很专业啊。”当时的五连连长站出来说:“这就是我们连队的兵,不信,可以带你们到他们的班上去看看。”……这些往事一次次让孙海英想起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
1985年转业到沈阳市司法局。凭着对艺术的满腔热忱,1989年调入沈阳市话剧团。进团后,他就担任话剧《喧闹的夏天》的主演。此后,又在《金戈铁马》、《走出西柏坡》、《笑傲江湖》等闻名中外的电影电视剧中有着不俗的表演。并先后在电视剧《明月出天山》、《蓝色妖姬》、《笑傲江湖》、《激情燃烧的岁月》、《射雕英雄传》、《西藏警察》、《走出硝烟的男人》、《霓虹灯下的哨兵》、《父辈的旗帜》、《高考1977》中担当重要角色。
有人说,孙海英演什么都像石光荣,外在粗犷豪迈而内心细腻深邃。孙海英说:“这是一个很有信心、充满着力量的人物。”
近年来,许多内地多位从电视剧起家的实力派演员都加入到国产大片与合拍片的阵营中来,但孙海英一直不为所动。孙海英表示自己拍戏一直有自己的原则,相对比较保守。他愿意演的角色一定是对人有帮助的,能够带给人希望和信心的,就像演《高考1977》里的农场干部“老迟”一样。“……啊西藏我们的家乡,生长我们的地方,叫我怎能不歌唱。”采访即将结束时,刚从西藏回去没几天的孙海英又哼起了那首轻松愉快的《叫我怎能不歌唱》,他略有些沙哑的声音里流露出思念西藏、依恋西藏的深情独白。他说:“大雪快封山了,只有期待着明年开山后再进西藏。”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